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Vol. 50 Issue (3): 1-6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8.03.001
0

引用本文  

陈金龙.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0(3): 1-6.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8.03.001.
CHEN Jin-long. On the Global Significance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J].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8, 50(3): 1-6.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8.03.001.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7JZD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前中国重大社会思潮新态势研究"(项目编号:2015MZD016)

作者简介

陈金龙,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州, 510631)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陈金龙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智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经验、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澄清了"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西方中心论"的理论迷雾,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理解和评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应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智慧    世界意义    
On the Global Significance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CHEN Jin-long
Abstract: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contains Chinese wisdo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in the world, Chinese experience of realizing modernization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and Chinese solution to the global governing. It clarifies the theoretical puzzlement of "the end of history",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Western centrism", so that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intellectual history. Therefore, one should adopt an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a global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and evaluate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Key words: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Chinese wisdom    global significance    

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界定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里的评价主要着眼于国内特别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发展。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在理论上还需要从更广阔的国际背景来分析。2017年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指出:“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表明,习近平在重点关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也在思考世界问题的解决。理解评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应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

一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智慧

世界社会主义如何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在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也是全球正在关注和讨论的问题。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肩负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重任,中国要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首先要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新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智慧,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以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社会主义国家第一要务是发展,唯有发展才能摆脱落后,步入富裕与文明之境,为解决国内问题、参与全球治理奠定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82.7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5%左右,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在30%左右,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重要引擎。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国内一切问题的解决、国际作用的发挥奠定了重要基础。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只有通过发展,才有可能解决国内面临的各种问题,并参与全球治理。中国以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的经验,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普遍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取向。发展为了谁、依靠谁,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强调发展以人民利益为取向、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指归,又强调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发展必须依靠人民、信任人民。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最高位置、根本宗旨、根本利益、根本标准,这一组合表达彰显了人民作用与人民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取向,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将人民置于中心地位,以人民为主体,为人民谋幸福,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支持和认同。

全面深化改革以获得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来自何方?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所在。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因此,习近平同志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治国理政的重点之一,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设计和布局,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域和任务,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策略和方法。特别是在改革过程中,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如何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具体形式,中国的经验具有参考意义。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世界社会主义秉持何种发展理念,关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与发展质量等重大问题。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分别针对发展动力、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关系、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实践证明,新发展理念是符合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发展理念,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中共十九大报告将“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彰显了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性。习近平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新发展理念是推动中国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保障。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转变,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提供了参照。

时刻保持社会主义的发展定力。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并存的背景下,世界社会主义如何保持发展定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给出了答案。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四个自信”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保持发展定力的心理基础。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发展定力的根本经验,在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发展的能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对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处理,习近平一方面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必须“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申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保持发展的独立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发展定力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既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又展现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拓展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空间,蕴含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智慧。

二 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经验

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崛起和中国的成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经验。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从国情出发自主选择现代化道路。如何选择现代化道路,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道难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仿照西方模式推进现代化,结果却事与愿违,陷入发展困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现代化道路,保持发展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中国无论现代化道路的选择,还是现代化目标、步骤的设计,都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具体就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而言,习近平指出:“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中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在于从国情出发选择现代化道路,没有照搬他人的发展模式和制度构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一经验弥足珍贵。

汇聚多方力量推动现代化。现代化的力量从何而来?这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中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在于通过改革开放、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作用的彰显获得现代化的推动力量,而不是寄希望于外力来推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三十五年来,我们党靠什么来振奋民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靠什么来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靠什么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靠的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使中国赢得了发展速度,提升了国家现代化的程度和水平。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是推动国家现代化的主体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的领导者,现代化目标的设定、现代化步骤的设计、现代化力量的动员,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完成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人民主体作用、党的领导作用的汇聚,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同样需要凝聚各方力量,中国经验足可借鉴。

有效协调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关系。现代化涉及发展转型、制度重塑、利益调整、理念更新,需要有效协调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关系,化解各种矛盾冲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智慧,就在于注重协调重大关系,平稳有序推动现代化进程。比如,现代化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现代化各领域协调推进奠定了基础。人的现代化,既是现代化的内在诉求,也是现代化的目标归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内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都面临传统与现代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割裂与抛弃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现代化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也将失去民族特色。对于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传统与现代等关系的协调,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参考。

建构有助于现代化的国内外环境。任何国家走向现代化,既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和平的外部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稳定、和平的环境中实践的,稳定、和平的环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支撑,创造了条件。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14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保持了我国社会大局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同时,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努力,从和平的国际环境中获得发展机遇。习近平多次承诺“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表明了中国一如既往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决心与担当。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应充分认识到环境对于现代化的支撑作用,着力营造有助于现代化的国内环境,并积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经验、拓展了道路、开阔了视野。尽管发展中国家各有不同的国情,但走向现代化有一些共性的问题需要解决,中国的经验可供参考和借鉴。

三 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随着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从世界舞台的边缘逐渐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国际影响力、引领力、感召力增强,国际社会期待中国为全球治理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围绕全球治理提出了一系列主张。

全球治理基本理念的确立。全球治理秉持何种理念和原则,直接关系全球治理的成效和国际秩序的建构。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27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共商共建共享,意味着大家一起商量全球治理的办法,大家一起建设更加完善的全球治理体系,大家一起分享全球治理成果。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共商共建共享确立为全球治理基本理念,有利于维护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建立国际社会新秩序。

全球治理重大问题的中国方案。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望,是当今全球治理面临的重大问题。为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赞同。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写入联合国相关决议,对全球治理产生实质性影响。为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和支持,对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2017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达7.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8%,增速高于全国外贸增速3.6个百分点。其中,我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4亿美元;在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1443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因此,“一带一路”不只是概念的倡导,而且是全面务实合作的行动。

全球治理具体问题的中国方案。当今全球治理面临的问题日渐增多,习近平针对全球治理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比如,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必须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应该致力于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和结构性改革,为各国增长注入动力,使世界经济焕发活力。这些具体主张,对于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与治理能力提升,富有建设性和指导性。同时,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制定海洋、极地、网络、外空、核安全、反腐败、气候变化等新型领域治理规则,并提出了中国的具体主张和解决方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全球治理主张和方案,体现了大国大党的责任担当与胸怀,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四 人类思想史上的中国话语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置于人类思想史的长河,与国际社会影响广泛的理论话语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它直接或间接回应了“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和“西方中心论”,是对这些理论的突破和超越,为人类思想的积淀增添了新内容。

对“历史终结论”的超越。美国学者福山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具有根本的历史性质,即千万不能仅仅看作冷战的结束,而应视为历史本身的终结。在他看来,这些事件已无可怀疑地向人们表明了西方和西方思想的重大胜利,表明西方政治自由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的重大胜利,表明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的重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及展现的世界社会主义前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表达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对“历史终结论”的深刻回应。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的实践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可以说,我们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这是直接针对“历史终结论”的批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进行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表明历史并未终结。

对“文明冲突论”的超越。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冷战结束后,主宰全球的将是文化之间或文明之间的冲突,主要是目前世界七种文明(西方文明、儒教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可能的非洲文明)的冲突,而伊斯兰文明和儒教文明可能共同对西方文明造成威胁或提出挑战。“文明冲突论”带有明显的美国中心主义色彩,也与中国历来倡导世界各种文明相互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相悖。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种新型文明观,迥异于“文明冲突论”。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这是对“文明冲突论”的直接回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文明观,是对“文明冲突论”的突破和超越。

对“西方中心论”的超越。不少西方学者和政要认为,西方的发展道路是人类文明发展、人类社会演进的唯一道路,西方的今天就是世界的明天。他们盲目推崇西方模式、西方道路,企图将西方模式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发展道路向世界推广,甚至强制他国接受。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不仅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要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对“西化分化陷阱”保持高度警惕,实质上是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否定。中国道路的成功,以事实表明人类文明发展道路可以有而且应该有多种选择,不应该是西方模式一统天下。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强调:“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这里表达了一种与“西方中心论”截然不同的态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主张,澄清了“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西方中心论”的理论迷雾,为人类思想发展增添了新内容,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总之,评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应有宽广的视野,既要充分肯定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中的理论地位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也要充分认识其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全球治理等多层面的实践意义和在人类思想史上的理论意义。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0页;第10页。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537页。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0页;第12页。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542页。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40页。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508页。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551页。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774页。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6页。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06、105页。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0页。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0页。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59页。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508页。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554页。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43页。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9页。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40页。
《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为实现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人民日报》2014年4月27日第1版。
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日第2版。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41—42页。
《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4日第1版。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41页。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539页。
《一带一路全面务实合作成果亮眼》,《人民日报》2018年1月26日第1版。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2月18日。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59页。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人民日报》2014年3月28日第3版。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2月18日。
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