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术期刊资助入选期刊
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导航切换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沿革
组织架构
期刊荣誉
编委会
编辑团队
学术动态
投稿审稿
投稿须知
作者投稿
编辑审稿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读者中心
最新出版
专刊
高被引文章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全年目录
按栏目浏览
过刊浏览
征订启事
留言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全年文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Vol.42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下载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唐宋变革说”三题 ——值此说创立一百周年而作
牟发松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1
): 1-10.
摘要
(
1490
)
HTML
(
6
)
可视化
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说”的创立,实为明治四十二年(1909),距今正好一个世纪。这一学术命题迄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则在于她的独创性和开放性,为后来者的的继承、发展或证伪、立异都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在礼仪、典章制度方面,宋多承唐制,并以汉唐故事为典范,而就思想文化而言,唐宋间的变革是划时代的,宋人亦有充分的时代自觉。宋人在解读前此时代而首先是唐代的文化时,往往出现误读、误解甚至改写,这是由于解读者自觉不自觉地依据所处时代的价值尺度,并夹杂着自己的希望和想像,来评价其解读对象所致,是对前代文化的一种改造性接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5
)
Select
世系观念的起源及两种世系原则
钱 杭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1
): 11-15.
摘要
(
1259
)
HTML
(
6
)
可视化
“世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源远流长的专用名词,其本意可能与先民结绳记事的习俗有关。“世”、“系”之较早且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表现形式,主要见于对帝、王、卿大夫等公职爵位传承过程的描述中。以帝王传位和诸侯、卿大夫身份继承为内容的世系原则,强调的是对政治地位和财产拥有权的承袭、继承,与对宗族成员资格加以认定的世系原则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规则。对中国古代源于一“宗”的父系世系观念的追溯,必须从有能力运用文字进行记载、并且留下了文字作品的时代开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略论两晋的太子卫率
刘雅君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1
): 16-20.
摘要
(
1719
)
HTML
(
12
)
可视化
两晋是东宫武装体系的建构期。其主要表现是,一方面,“太子卫率”地位上升,脱离了东宫家政系统。除了仍承担安保职责外,其军事职能得到加强。“多选朝廷清重之士居之”。另一方面,两晋“太子卫率”之职位又或二、或四、或五,处于设废无常的变动之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原 言
胡伟希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1
): 21-29.
摘要
(
1323
)
HTML
(
6
)
可视化
象思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普遍方式,但象思维的表达须借助语言。与两种象思维相对应,语言可以区分为量言与性言。量言强调世界之有分别,其语言的建构遵循“同构性四原则”:对应原则、赋值原则、关系原则与形式化原则。性言强调世界之无分别,其重要形式是意象语言,它属于“比兴思维”,其语言的建构体现情景原则、超越原则、联想原则、意味原则、象征原则。量言与性言均属于语言的“特异化”,人们在平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是“日常语言”。日常语言具有不同的意义空间与意味层次,从本质上看,它才是一种可以言说形上世界与形下世界合一的“中观”语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贡斯当论现代个体自由
崇明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1
): 30-34,40.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1.013
摘要
(
74
)
HTML
(
6
)
PDF
(279KB)(
108
)
可视化
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家贡斯当被认为是消极自由的提倡者。这一判断忽视了贡斯当对个体自由的复杂思考。贡斯当认为个体自由是现代人自由的主要特征,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但贡斯当并没有因为个体自由符合历史发展方向而忽视个体自由的问题,他同时揭示了个体自由的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面向。贡斯当进而指出个体自由的正当性立足于人性摆脱强制的道德诉求。贡斯当对个体自由的复杂性的阐释要求现代人以一种道德和政治审慎面对个体自由和现代社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早期美国多元文化社会发展的宗教因素探析
朱全红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1
): 35-40.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1.014
摘要
(
71
)
HTML
(
9
)
PDF
(263KB)(
146
)
可视化
从世界各地移民到美国的族裔群体无不拥有从祖籍国或民族带来的宗教,它们往往成为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识,是族裔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美国的多元文化实际上就是以宗教为核心标识的不同族裔群体所表现出的多元文化。在早期美国历史进程中,宗教宽容与自由思想的确立对于美国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基督教宽容思想的演进、洛克宗教自由思想的影响以及国父们为宗教自由而做出的巨大努力,为后来美国多元文化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俄日关系中的“北方四岛”问题及其深层原因
吕桂霞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1
): 41-45,57.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1.015
摘要
(
51
)
HTML
(
6
)
PDF
(259KB)(
118
)
可视化
在俄日关系中,"北方四岛"问题无疑是最重要的问题,它的变化和发展对俄日关系都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四岛的归属,俄日各执一词,屡生争议,使该问题愈益复杂化和国际化。其深层原因在于俄日两国的国内政治,美国政策的变化和有关条约的模棱两可也是其重要的外部因素,其经济利益和战略价值则是双方争斗的主要驱动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巫术审判、着魔和近代早期西欧对身体的控制
陆启宏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1
): 46-51.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1.001
摘要
(
48
)
HTML
(
6
)
PDF
(322KB)(
173
)
可视化
近代早期巫术案件在西欧大量出现,不少人(尤其是妇女)作为巫觋被投进监狱,其中很多人被烧死在火刑柱上;同时,着魔事件的数量也大量上升。近代早期的西欧正是通过巫术审判和祓魔仪式,建立了一套控制机制,加强了对身体的控制,尤其是对女性身体的控制,而且加强了对虔诚信仰和道德生活的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从城市规划法看上海租界土地章程
练育强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1
): 52-57.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1.002
摘要
(
67
)
HTML
(
6
)
PDF
(257KB)(
127
)
可视化
上海土地章程是租界存在、发展的主要依据,它对于租界的城市建设起到了根本的作用,是近代上海的第一部城市规划文件及城市规划法。1845年上海土地章程的制定充分考虑了中英双方的各自传统,是双方对土地认识的必然结果。土地章程在租界的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确定了租界的地域范围;其二,明确了城市规划的主体及公众参与原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梁启超的自由主义及其佛学语境
蒋海怒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1
): 58-62.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1.005
摘要
(
77
)
HTML
(
6
)
PDF
(235KB)(
146
)
可视化
梁启超是早期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通过选择佛学话语作为诠释工具,以清季"群学"为理论言说的基础,并经由本土思想资源来接西方自由理念,从而塑造了中国早期自由主义的佛学语境。这种自由主义诠释的基本脉络是:以佛教"真如"概念为基础展开自由形上问题域,进而借助佛学与群治的理论关涉而下贯其道德新民论。于是,在梁启超的政治思想的背景中,其所言"公德"、"群治"、"自由"、"平等"等自由主义政治理念均被熏染上浓厚的佛学色彩,同时佛教"真如"观念也被解释为西方形上之"自由"境界。这种文化诠解中的误读与其成功经验一样,需要进行细致的考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陈独秀晚年民主思想论析
曹景文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1
): 63-69.
摘要
(
1440
)
HTML
(
7
)
可视化
陈独秀对民主思想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作为为新文化运动旗手,陈独秀推崇以自由、人权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民主;第二阶段,作为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主张无产阶级民主;第三阶段,主要是指被开除党籍的陈独秀的晚年民主思想。晚年的陈独秀组织上虽不再属于中国共产党,但仍自称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信徒,并继续对中国的现实和前途进行了深入的独立思考,形成了复杂而丰富的民主思想。晚年陈独秀的民主思想是一个复杂的思想体系,他根据苏联的经验教训,结合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并在与托派朋友的争论中对民主问题进行重新思考与反思。他认为,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资产阶级民主有多个方面的借鉴价值,应该建立大众民主和党内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等等。研究陈独秀晚年的民主思想,对我们今天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6
)
Select
公共政策的非公共性:问题意识与风险规避
陈洪连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1
): 70-75.
摘要
(
1288
)
HTML
(
6
)
可视化
公共政策的非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公共政策主体的目标替代与利益置换行为,公共政策客体操控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公共政策过程的终结环节被人为搁置,公共政策信息的失真与梗阻等现象,是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具体体现。关注和探讨公共政策非公共性问题,对于拓展公共政策研究视域,端正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提升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王元化《文心雕龙》研究中的《资本论》因素
陆晓光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1
): 76-84.
摘要
(
1627
)
HTML
(
6
)
可视化
《文心雕龙》与《资本论》两部世界性经典,年代上有古今之隔,文字上有中外之别,内容上更有文艺学与政治经济学的截然异域之归类。两者关系通常认为风马牛。缘此之故,虽然二书传播历史长久,研究文献积厚,而迄今罕见相互关联、切实研讨的文字。王元化先生的《文心雕龙》研究则是唯一特例。《文心雕龙创作论》初版后记中明确告白:“从我开始写作本书的那天起,我就以马克思《资本论》第一版《序言》的最后一段话作为鞭策自己的良箴”。据笔者对该书全体之考察,其中引鉴《资本论》而直接见诸论述文字处,计数16条;而在以后修订改版的《文心雕龙讲疏》与《读文心雕龙》中,相关援引有所变化。笔者立意探讨有何变化、为何变化,何所启示的问题。本文遵前贤“根底无易其故,裁断必出于己”之训,先作引鉴资料方面的整理考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金庸小说的意识形态解读
徐秀明 范钦林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1
): 85-94.
摘要
(
1622
)
HTML
(
6
)
可视化
金庸小说诞生于1950~60年代的香港,一个中西雅俗文化交融汇通的意识形态语境。政治意识与商业利益交织而成的问题框架,决定了金庸小说以粗鄙恶俗的功利思维征服利用精英文化的精神实质,在小说中表现为:有知识而无文化、有思想而无信仰、有底线而无操守。这种表面精致典雅内实粗鄙恶俗的通俗文化读物,在香港社会惯以中国传统的(政治)权术追求商业利益的“新型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3
)
Select
1985年《上海文学》的文学评论
邝可怡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1
): 95-101.
摘要
(
1617
)
HTML
(
8
)
可视化
《上海文学》是中国大陆新时期的重要文艺刊物之一,其特点正在于文艺创作和文学评论的双向发展。1985年被评论者称为“方法年”,强调“理论方法热”的现象。此时《上海文学》正经历杂志本身的“改革”时期,文学杂志的经营模式以及编辑方向都有明显的转变。1985年《上海文学》发表的文学评论,不仅展现特定历史处境之下欧美文艺理论移植中国的复杂过程、理论对新时期文学创作的指导作用,还揭示评论者和编辑如何受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重新定义文学理论和批评的位置及功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3
)
Select
中国三大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叶德磊, 邓金鹏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1
): 102-107.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1.016
摘要
(
52
)
HTML
(
6
)
PDF
(424KB)(
55
)
可视化
许多文献估算了不同时期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但很少有文献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讨论中国不同区域间的TFP的差异及其对各自经济增长率的不同影响。基于C-D生产函数的Solow模型,利用1978-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相关经济数据并以1978年为基期进行价格水平还原,通过计量方法可以分别得到三大地区的TFP及其变化轨迹。结合投资增长率和经济增长趋势的变化,还可以发现,进入本世纪后三大地区的TFP的差距有日益扩大的趋势;同时,实证结果亦表明,不能简单地通过压缩东部地区的投资来求得区域发展的平衡;提升中、西部地区TFP和投资效率的关键是切实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3
)
Select
住房租买选择机制缺失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影响
崔裴, 严乐乐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1
): 108-113.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1.019
摘要
(
42
)
HTML
(
6
)
PDF
(482KB)(
72
)
可视化
住房租买选择曾经是房地产研究的一个热点,也是住房资产市场与住房服务市场相互关联模型的基础。住房租买选择以租、买住房所提供的住房服务完全可替代为前提。研究发现,由于中国住房租赁市场供给主体的非企业、非职业化特质,出租住房与自有住房所提供的住房服务不可充分替代,致使住房租买选择机制在中国缺失,从而导致中国住房资产市场与住房服务市场关联性弱化。在此条件下,中国住房资产的市场价格高出价值且偏离程度不断加大是必然的趋势;房地产泡沫带来的超额利润吸引产业资本大量涌入住房开发投资,导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频频过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9
)
Select
唯GDP之制度变迁:一个博弈论框架下的分析
曹 维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1
): 114-118.
摘要
(
1484
)
HTML
(
6
)
可视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作为数字化管理的一个指标,我国将GDP增长等同于经济增长率,这种做法有简单性、可操作性等可取之处,但是必须看到,唯GDP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因此,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研究唯GDP变迁的可能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研究表明,中央政府在唯GDP变迁过程应当起主导作用,在利益主体之间保持中立,积极鼓励各利益主体参与变革,充分进行民意调查,尤其是借助互联网的信息成本优势,尽可能得到真实的民意,对变革可能受损的主体进行适当补偿;同时,制度变迁更宜采用渐进式而不是激进式的改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商务旅游优化研究
张文建,侯洁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1
): 119-124.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1.018
摘要
(
33
)
HTML
(
6
)
PDF
(257KB)(
98
)
可视化
商务旅游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相互依存与促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商务旅游与其他服务业在空间、产业层面上也是相互融合与互动的。以上海市为例,商务旅游功能的优化和商务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商务旅游为核心产业的开发、以商务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开发、以商务旅游为基础配套功能的开发等三种途径和景区复合叠加型、商务活动伴生型、交通枢纽依托型、专业供给吸引型等四种模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1
)
Select
始于边缘地区的全球化进程:从历史学家的视角看中国消费文化
【美】高家龙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2
): 1-1.
摘要
(
1720
)
HTML
(
7
)
可视化
为什么消费文化席卷了全球?有些人认为,诸如麦当劳快餐店和华纳迪斯尼乐园这样的西方大公司是消费文化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推动力量,它们将消费文化从西方这一“中心”扩散到了非西方的“边缘地区”。还有些人则回应道,本土文化中的个体消费者才是消费文化的终极推动力量,他们通过本土化进程将一种消费文化转化为多种消费文化。尽管存在着这些差异,但是争论的双方都将西方企业触及了本土文化作为自己的出发点。与这些观点相对应,本次演讲把中国商业如何触及中国消费者作为问题的焦点,目的在于通过对那些毫不了解西方公司、甚至根本就没有同西方直接打过交道的中国企业家们的集中研究,来揭示出消费文化在中国的推动力量。本次演讲以上海企业家黄楚九为例,描述了他的经营惯例和广告活动,同时分析了黄楚九是如何从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知识分子那里选择性地采纳想法和视觉概念,创造出了他自己的消费文化的版本,并进而在中国广泛推广的。在此过程中,黄楚九变成了一个起始于边缘地区的全球化进程的“文化代理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自我理解的现代转变与政治正当性问题的缘起
刘擎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2
): 8-13.
摘要
(
1685
)
HTML
(
19
)
可视化
政治正当性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源自于一种特定的自我理解,一种“个体先于政治社会”的观念。这种自我理解并不是“自然的”,而是在西方现代性转变出现的一种特定观念,并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成为主导性的社会想象。本文探讨这种自我理解之形成的哲学基础与历史脉络,试图以一种辩证的方式避免“决定论”和“偶在论”的简单化解释,既强调西方现代转变的文化与历史特殊性,又注重阐明这种转变的内在实践逻辑。由此澄清政治正当性与现代性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启蒙、革命及现代性:被终结的话语?
赵 牧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2
): 14-20.
摘要
(
1509
)
HTML
(
7
)
可视化
启蒙、革命、现代性是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及文化运动的关键词。以启蒙为导向的现代性追求20世纪初期以来,在中国知识分子精英中曾产生过强烈而持久的激励作用,并被转化为革命的动力,但1990年代以后却深陷“终结”论的泥沼。启蒙的批判意识已难以有所建树,为激进政治代言的革命也没了容身市场。革命及其叙事已属于历史,但构成革命文化的各种要素与新出现的消费主义、大众娱乐文化、实用主义、物质主义混合,则被作为一种话语资源来消费,而所有这些,正成为后革命语境形成的症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古代圣哲的诡谲微笑 ——论二十世纪中国社会思潮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许苏民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2
): 21-32.
摘要
(
1413
)
HTML
(
10
)
可视化
支配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外来主义的作用固然不可低估,但传统文化的力量似乎更为强大。从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认同明末清初学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及其民族意识,成为世纪初社会改革思潮的原动力;从五四到四十年代初,各种思潮的代表人物皆分别从传统文化吸取资源,传统思想的精华在中国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芒。二十世纪对中国社会发展起最大作用的是社会主义思潮,古老的大同理想成为康有为的《大同书》、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理论之共同的传统文化底色,但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更为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二十世纪五光十色的各种社会思潮背后,几乎都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圣哲在发着诡谲的微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
胡逢祥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2
): 33-42.
摘要
(
2172
)
HTML
(
8
)
可视化
民族主义是二十世纪中国影响最为广泛且内涵复杂的一种社会思潮,故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众多人士的关注。本文对中国现代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意识形成的考察,将力求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及西学和传统思想资源的相互作用等多角度,去综合把握其进程与特点,以便更加理性地认识这一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6
)
Select
日本佛教界对“根本佛教”的探求 ——以松本史朗的缘起说为中心
张文良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2
): 43-50.
摘要
(
1419
)
HTML
(
8
)
可视化
对“根本佛教”或佛教的“根本精神”的追求是日本佛教学术界自近代以来的最显著的思想特征之一。这一思想特征也表现在当代“批判佛教”思想家的佛教论述中。如松本史朗对缘起说的再解释、对原始佛教的再构筑就既是其“批判佛教”的理论原点,也是其“批判佛教”的理论归结点。松本史朗从时间性的“突变”的角度规定缘起说,是对日本佛教界从空间性的“相依”的立场把握缘起说的传统立场的反动,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方法论上也有开拓意义。但单纯从“时间性”出发理解缘起说,如同单纯从“空间性”理解缘起说一样都是片面的。松本史朗虽然对基于文献学的客观主义学问观持否定态度,但建立在个体信念基础上的学问具有多大的客观性同样值得怀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忏悔与自讼 ——孤山智圆的身/心技术与宋初儒释思想的整合
吴忠伟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2
): 51-57.
摘要
(
1517
)
HTML
(
19
)
可视化
在宋初思想界,天台名僧孤山智圆通过对儒/释二教的新表述,较早提出了一套儒佛整合理论。基于山外派的心性学立场,智圆以佛教忏悔之法实为儒学内自讼之深者,将佛教置换为心性层面上的道德践履之学。与此同时,智圆又以儒学本旨但在为仁向善,非限于名教礼学,把对“身”的处理让渡给儒学。故智圆以释子身份“修身以儒,治心以释”,将儒学因素纳入到天台佛教体系中,从而“完备化”了原有“纯粹”佛教形式,使其呈现出“整体性”的形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论僧肇佛学的有无论与动静观
陈红兵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2
): 58-64.
摘要
(
1659
)
HTML
(
19
)
可视化
要真正理解僧肇佛学的有无论、动静观,必须将僧肇佛学纳入到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考察,研究其面对和回答的时代主题,及其吸收融合的不同思想文化资源。僧肇佛学的有无论、动静观主要包含两方面内涵:其一,从大乘佛教般若中观学说立场出发,提出“非有非无”、“非动非静”观念,否定魏晋玄学有无论、动静观关于现象世界和本体存在的实体性理解,从现象世界存在本性的角度论述了性空观(“不真”)和性住观(“不迁”);其二,承续魏晋玄学的体用论主题,在“即体即用”的体用论基础上,阐发了有无一观(“即万物之自虚”)、“即动而求静”的观念。僧肇在正确理解和坚持般若中观学说的前提下,承续了魏晋玄学的理论主题和体用一如的理论意向,从思想理论的许多方面对般若中观学说与老庄玄学思想进行了融通,在推进魏晋玄学向前发展的同时,对佛教中国化的方式及趋势起了导向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仁王经》与唐代社会生活
夏广兴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2
): 65-69.
摘要
(
1458
)
HTML
(
7
)
可视化
《仁王经》是唐代流行的密教经典之一,因其大力弘扬的护国思想而为帝王所重,其在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生活中影响很大。《仁王经》在唐土的传译与流布,使其护国思想侵润朝野上下,渐次形成《仁王经》信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应对通胀预期的有效措施:源自资产市场价格波动的证据
李 巍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2
): 70-76.
摘要
(
1760
)
HTML
(
17
)
可视化
研究通货膨胀率、中房上海综合指数收益率、广义货币增速以及上海股票综合指数收益率之间是否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对于应对通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通过建立相关模型所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1999年10月至2003年3月的样本观察期,股票指数收益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股票价格上涨会导致国内物价水平的降低;在2003年4月至2009年9月的样本观察期,中房指数收益率与国内物价水平间建立起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持续上升会引致国内通货膨胀率的明显提高,影响程度为19.60%。责是之故,为降低通胀预期和未来可能出现的高通货膨胀,平抑房地产价格的大幅攀升就不失为一项合意的经济调控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导效应:理论与实证
方显仓 何雯雯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2
): 77-82.
摘要
(
1889
)
HTML
(
17
)
可视化
我国是一个半开放经济体,通过建立汇率对进口价格和CPI的价格传导方程,并经过VAR模型对进口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与本国市场的竞争程度、外国出口商的生产成本、实际有效汇率水平、货币供应量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可以发现,人民币有效汇率对我国进口价格和CPI的传递效应很小,并且汇率对进口价格的影响大于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从而价格传递不完全;国外生产成本提高推动国内CPI,其作用大于汇率波动对CPI的影响。因此,从治理通货膨胀角度来说,我国没有必要盯住汇率,应实行更加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寿险公司财务评价
周延 郭建林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2
): 83-88.
摘要
(
1533
)
HTML
(
17
)
可视化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金融风险的计量和管控。鉴于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在评价特定系统风险水平中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将此方法引入到我国寿险公司财务系统,可以实现其系统风险评价的数量化和客观化,正确考量其财务风险状况。据此对我国寿险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并对照标准普尔(S&P)的评级体系将各自的财务状况进行分类,从而可以根据其风险因子得分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类寿险公司不同的发展战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1
)
Select
多元Copula相依结构下财险承保业务经济资本计量
占梦雅, 吴述金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2
): 89-94.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2.018
摘要
(
34
)
HTML
(
7
)
PDF
(741KB)(
74
)
可视化
采用Student Copula和Normal Copula拟合我国财险企业承保业务的相依结构,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Student Copula能较好地拟合承保业务风险的尾部相依性,且不同风险测度下由Student Copula相依结构测算的的总经济资本普遍高于Normal Copula相依结构下的总经济资本;进一步与线性相依结构下的承保业务风险总经济资本进行比较,可以得到同样结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7
)
Select
当代文学中的“遗产”和“债务”
许子东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2
): 95-101.
摘要
(
1493
)
HTML
(
6
)
可视化
迄今为止出版的几十种当代文学史,对所谓“文革文学”和八十年代文学的基本价值判断比较接近,对五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以后的文学却有很大分歧。尤其是对五十年代文学,究竟是当代文学中的“遗产”还是“债务”(洪子诚语),文学史、教科书、社会与论缺乏共识。本文主要解读陈思和、洪子诚、陶东风及顾彬的四部文学史,试图梳理对五十年代文学“负资产”的不同继承方法、不同书写策略以及文学史生产的不同意识型态背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食指、多多与《今天》的关系再探
梁艳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2
): 102-106.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2.005
摘要
(
64
)
HTML
(
8
)
PDF
(626KB)(
82
)
可视化
《今天》是新时期文学极其重要的刊物,食指、多多是新时期文学非常有代表性的诗人,但是食指、多多与《今天》的关系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梳理清楚。本文通过对食指、多多与《今天》关系的再探讨,指出以往的研究无论是对两位重要诗人的遗忘,还是对他们的误读,都忽略了两位诗人与《今天》的复杂关系,同时指出《今天》放大了食指诗歌创作中"异质性"的一面,而多多虽然与《今天》有很深的渊源,但没有直接参与《今天》的策划与出版。两人与《今天》的关系,提示了我们对这段诗歌历史的研究还需要依据更多的历史材料,才能重构出较为完整的文学图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对举空间中“非法句”的合法化
甘莅豪, 范之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2
): 107-113.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2.006
摘要
(
54
)
HTML
(
6
)
PDF
(689KB)(
78
)
可视化
语言与空间的关系一直是语言学界的重要命题。这一命题其实包含了两个不同的视角,一是关注"语言叙述的空间",一是关注"语言存在的空间"。所谓"语言叙述的空间"是指人怎样通过语言认知空间;所谓"语言存在的空间"是指人怎样在空间中组织语言。"对举空间"是"语言存在的空间"重要课题之一。在"对举空间"中,由于格式塔效应,语言符号的呈现方式、结构关系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促使"非法句"的合法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时间词的不对称性及其词类归属 ——从“存期□□月”谈起
高 艳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2
): 114-118.
摘要
(
1191
)
HTML
(
6
)
可视化
“年”、“月”、“日”等时间词具有不对称性。时间词应归入名词,这样既可以
纯化量词系统,也可显化本属于名词的某些特性。明确时间词的性质和特点具有理论意义
和实践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特征性状语的类和连用语序
潘国英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2
): 119-123.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2.003
摘要
(
63
)
HTML
(
6
)
PDF
(537KB)(
68
)
可视化
特征性状语是由方式词、特定名词、单音节形容词和数词"一"充当的动词的贴身状语。特征性状语都具有粘附和向心的性质,但它们与动词的粘着程度不一,连用时也就相应地呈现不同的语序位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第九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讨会”述要
刘毓民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2
): 124-124.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2.001
摘要
(
53
)
HTML
(
6
)
PDF
(124KB)(
66
)
可视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新民”与“亲民”:从传统到现代
陈立胜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3
): 1-11.
摘要
(
1366
)
HTML
(
8
)
可视化
《大学》本为《礼记》之普通一篇,在宋前并未受到特别关注。二程始表彰《大学》,称之
为“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朱子进一步为其作传,《大学》一跃而成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朱子承袭程子将古本《大学》之“在亲民”,改为“在新民”。而王阳明《传习录》第一条即是对此改法的质疑。但现代学者在讨论朱、王《大学》今古本之争时,多收紧在“格物”、“致知”、“诚意” 等条目。虽偶有提及“新”、“亲”二字,但亦止于蜻蜓点水。惟在徐复观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那里,新、亲之辩上升到重要的理论高度被加以认真检讨。本文拟重新追溯“新”、“亲” 之争的思想谱系,并将以徐复观、牟宗三为代表的当代新儒家对传统儒家德治思想的解读,置于这种思想光谱之下加以检视,藉此揭示不同时代的儒者之不同诠释进路,同时进一步阐发儒家“新”、“亲”之辩的现代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无生主义:章太炎的真如心乌托邦
蔡志栋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3
): 12-17.
摘要
(
1627
)
HTML
(
14
)
可视化
通常总是认为章太炎的无生主义是虚无主义的一种表现,这种观点并不全面,甚至未必正确。章氏的无生主义其实是现代乌托邦的一种表现形态。由于一元论时间观的渗入以及旨在解决现代中国的处境问题,所以它不可避免的带上了现代性的色彩。此真如心乌托邦在章氏独创的真如哲学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它的根本特征是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同时,章氏认为经过民族主义的阶段以及采取心灵修养的方式能够达到此乌托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从“三统”、“三世”到“三世三重” ——论康有为的思想
马永康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3
): 18-25.
摘要
(
1480
)
HTML
(
11
)
可视化
“三世”说在康有为的思想中有一个发展过程:其确立大致经历了戊戌前的侧重“三统”再到“三统”“三世”并重,戊戌后再进一步强化对“三世”的强调;内容亦从戊戌前简单机械的“三世”说发展为戊戌后的吸纳了“三统”在内的“三世三重”。强调重心从“三统”向“三世”的转移,是因为戊戌前要打破“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念,强调要变易;而从简单的“三世”发展到“三世三重”,不仅与增强“三世”说理论的解释力相关,而且还与其可能反对革命派相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
)
Select
逍遥游向郭义与支遁义勘会
刘梁剑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3
): 26-31.
摘要
(
1300
)
HTML
(
11
)
可视化
作为“三玄”之一,《庄子》是魏晋思想家表达思想的核心载体之一。玄学家向郭与高僧支遁对《逍遥游》都有所言说。将两家学说加以勘会,亦可见出当时思想界的一点消息:格义、反向格义及隐性反向格义并行,般若学与玄学之间既有濡化又有对立。支遁逍遥义的立说关键在于以“至足”超越“自足”,其即色游玄论便由佛家的般若空义贯通了道家的逍遥义,可视为引内典注《庄子》的反向格义。向郭玄冥说及入世出世之辨与般若思想相合,可视为隐性反向格义的结果。道林与向郭同以玄为境,然支遁由缘起性空而游玄,向郭由独化实有而玄冥,其精神境界虽同号之为“玄”,其通达玄境的进路却大相径庭。两种进路之异,一言以蔽之,为“自尔”与“不自”的对立,或曰,自然与缘起的对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
)
Select
革命进化论与陈独秀的启蒙激进主义
高力克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3
): 32-39.
摘要
(
1502
)
HTML
(
8
)
可视化
进化论为陈独秀启蒙主义的价值内核。陈融“革命”与“进化”于一体的革命进化论,不同于晚清维新派的渐近进化论。在陈的启蒙思想中,其反传统主义、文学革命论、反宗教观、唯科学主义、世界主义及社会主义,无不以进步主义的革命进化论一以贯之。革命进化论为新文化运动的文化革命和思想解放提供了价值合法性,它不仅是陈激进主义之“现代/传统”两极逻辑的价值预设,而且为他打开了通向共产主义之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8
)
Select
自由主义之后的自由 ——马克思自由观的德性回归
周尚君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3
): 40-47.
摘要
(
1493
)
HTML
(
8
)
可视化
古典自由主义自始没有放弃“自利德性”的法哲学建构,如曼德维尔的“蜜蜂寓言”、洛克的劳动-财产权论、斯密的道德情操论,都对上述任务抱持着审慎的自觉。然而,在马克思看来,古典自由主义染上“历史失语”的病症,其德性观失去了对前资本主义的社 会结构、资本主义法权关系的认识与把握能力,更毋谈从资本解放中走向自由主义之后的自由德性重建。黑格尔的法哲学是马克思从古典自由主义的自由走向自由主义之后的自由的重要思想途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法哲学的当代使命
王 恒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3
): 48-51.
摘要
(
1565
)
HTML
(
9
)
可视化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西方法哲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法哲学的批判开启了法哲学史的新时代,拓展了法哲学的视域。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关于国家和市民社会的理解,揭示了黑格尔国家观的形式性、不彻底性和神秘性,还批判了黑格尔对哲学的理解。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当代中国法哲学的建构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5
)
Select
辨“骚”
殷国明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3
): 52-56.
摘要
(
1212
)
HTML
(
9
)
可视化
《离骚》是诗人屈原的作品,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早有定论,但是无论对于屈原的评价,还是对于《离骚》的解说,历代都存在着不同看法。其焦点是如何解释“骚”字。本文从字源字形以及民间文化资源出发,认为“离骚”本义是“幽怨的失恋”,屈原开创了中国文人情诗的先河,也体现了屈原在性别认同方面的迷离状态。“离骚”也表现了文学创作中“变性叙述”的特点和特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朱熹对于韩国词文学创作的影响
杨焄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3
): 57-64.
摘要
(
1321
)
HTML
(
9
)
可视化
朱熹的词作在中国本土受到的评价并不高,但对韩国词文学的发展却起到了比较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韩国历代都有文人仿照朱熹的词作进行创作。韩国文人在模拟过程中,并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或跟从,有时还能与原作相互呼应、和答。这些拟作虽然在命题立意、遣词造句等方面受到原作很大的影响和制约,但有时也能存同求异,说明拟作者一方面努力效仿、遵从原作,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的发展和变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自分情无似我深,深情除是我知音 ――――论孙原湘艳体诗
程美华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3
): 65-70.
摘要
(
1202
)
HTML
(
11
)
可视化
艳体诗在我国源远流长,却一直被视为末流。艳体诗自有其价值所在,如“五四”时期,艳体诗就成为启蒙运动和妇女运动的推动力;而孙原湘的艳体诗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分子。孙原湘艳体诗在内容上虽不外乎描写美人装束、刻画美人容貌、抒发两情相恋、感慨相思阻隔等等,而与李商隐、王彦泓等善写艳体诗者相比,孙原湘的艳体诗具有自己独特的风貌,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追求与情感体会。孙原湘艳体诗最终归结于一个“情”字,这是其重情重真的诗歌理念较为鲜明的体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改革我国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桂世勋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3
): 71-75.
摘要
(
1406
)
HTML
(
8
)
可视化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遇到困难的主要原因不是规定了可提前退休的条件,而在于未统筹解决好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相互关系。国务院印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在“妥善处理好改革前后退休人员待遇水平的平稳衔接”上仍存在深层次问题,对此可通过对“中人”增发“过渡性退性津贴”等办法加以解决;同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最好与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同步进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5
)
Select
人口结构变动背景下中国企业年金市场规模预测
路锦非, 王桂新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3
): 76-82.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3.019
摘要
(
36
)
HTML
(
8
)
PDF
(303KB)(
80
)
可视化
以人口预测为基础,通过预测未来各年份分年龄、性别的城镇人口规模、死亡率等,以及在假定平均工资水平、缴费比例、计划覆盖率等参数的基础上,采用养老金精算方法,对我国未来直至2030年的企业年金基金积累规模进行预测,其结果显示,至2030年我国企业年金基金规模可达12万亿至33万亿人民币不等。这一结果修正了此前一些学者的过于乐观的预测结论。预测过程表明,企业年金计划的覆盖率和投资收益率是影响其基金积累规模的最重要因素,其中覆盖率在发展初期影响更大。因此,有关方面应当采取措施扩大企业年金计划覆盖面,同时在经济好转和金融资本市场日趋成熟的背景下适当放松投资比例限制,以稳健提高企业年金基金积累规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我国各省份残疾人社会福利绩效评估及其横向公平性分析
曹艳春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3
): 83-87.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3.009
摘要
(
67
)
HTML
(
8
)
PDF
(281KB)(
75
)
可视化
从横向公平性的评估视角,运用残疾人社会福利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年到2007年间残疾人社会福利数据和各地区人均GDP等宏观经济指标,通过建立相关模型来评估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绩效并进行横向公平性比较,可以发现,各省份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打破了经济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划分。因此,我国政府必须采用各种手段,促进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的全国协调,更好地保障我国各地区残疾人的生活,兼顾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9
)
Select
人力资本对京沪两地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陈洪安, 李国平, 江若尘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3
): 88-92.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3.017
摘要
(
44
)
HTML
(
13
)
PDF
(519KB)(
78
)
可视化
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角度看,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应当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优势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全国水平为基准,计量分析投资、就业、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因素在推动京沪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程度,比较上海和北京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发现:(1)京沪两地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要素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上海经济增长更多地体现为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推动型,北京经济增长则更多地体现为固定资产和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推动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5
)
Select
陈兰彬与近代中国留学教育
谢俊美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3
): 93-98,112.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3.016
摘要
(
54
)
HTML
(
10
)
PDF
(289KB)(
85
)
可视化
1872年,陈兰彬作为留学肄业局正监督,远涉重洋,率带幼童赴美留学,并为幼童的成长付出了巨大的辛苦。陈兰彬不仅是近代中国留学事业的开拓者、中国早期的教育家、而且是中国早期的外交家之一,他为中国人走向世界曾作过重要贡献。他无愧为一位大写的中国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
)
Select
张之洞与德国人
王维江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3
): 99-105.
摘要
(
1298
)
HTML
(
9
)
可视化
“清流”时期的张之洞,由名士而跻清要;督抚时期的张之洞,由洋务而成名臣。名士必有异言异行,名臣必有异常政绩。所谓内外有别,张之洞对待国人的异言异行,不一定适用于外人;文化背景不同,外人对张之洞异言异行的反应,肯定也不同于国人。无论如何,张之洞与德国人的交往史,既表现出他的为政手段,又暴露出他的对外认识和洋务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杜月笙与上海银行家
包树芳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3
): 106-112.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3.011
摘要
(
55
)
HTML
(
7
)
PDF
(303KB)(
139
)
可视化
1920年代末,靠烟赌发家的上海"大亨"杜月笙开始涉足金融界。杜月笙与上海银行家之间从互不干涉到相互结交,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互惠互利是双方结交的本质。凭借帮会势力基础、政治关系背景和高明的手段,杜月笙成功进入上海银行家的阵营,并与钱新之、徐寄庼等人颇有私交。在国民党和上海银行家之间,杜月笙主要承担了"政府代言人"的角色,他与上海银行家曾在很长一段时期成为国民政府的同盟者,他们的离心加速了国民党的垮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抗战时期的“学术中国化”——以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家为视角
于文善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3
): 113-117,124.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3.012
摘要
(
39
)
HTML
(
7
)
PDF
(248KB)(
90
)
可视化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发起了"学术中国化"运动。随即,这场运动在抗战的大后方重庆得到了热烈的回响。运动的发起不但有力地推动了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大业和抗战文化事业的进展,也深深影响到了其后中国的学术事业,且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宋代男女初婚年龄探析
郑丽萍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3
): 118-124.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3.013
摘要
(
81
)
HTML
(
6
)
PDF
(292KB)(
142
)
可视化
本文利用《全宋文》所载五千余篇的宋人墓志,辑录出543例有明确记载初婚年龄的资料。通过比对分析,我们发现宋代男女普遍趋向晚婚,不讳言晚婚的实例记载说明时人对此的开放心态,这一现象的出现也与宋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5
)
Select
再论亲知:从罗素到凯农
郁振华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4
): 1-10.
摘要
(
1172
)
HTML
(
6
)
可视化
罗素对亲知作了开创性研究,凯农立足于波兰尼默会认识论的识度,对亲知论作了出色的发挥,阐发了一种波兰尼式的亲知论。波兰尼式的亲知论对亲知的直接性(1) 亲知对象(2) 亲知主体(3)以及亲知和命题性知识的动态关系(4)的阐述,超越了罗素的亲知论。作者赞赏凯农的工作,但认为他在论理上亦有不够通透之处,对有关概念关系的分析不够充分。从理论上说,要证成亲知是默会认知的一种重要形态这一主张,须对感知性亲知和概念性亲知、原初性亲知和扩展性亲知作一番概念分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知识、语言与诠释的实践品格 ———从奥古斯丁神学诠释学的观点看
潘德荣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4
): 11-15.
摘要
(
1207
)
HTML
(
6
)
可视化
当人们讨论思想时,必然会涉及对语言、符号等表达思想的形式之研究。在奥古斯丁那里,
神学诠释学问题是与知识论、语言和符号理论、历史哲学等交织在一起的。
信仰不再单纯是信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理解问题,解经活动便成了为信仰提供理性证明的活动。奥古斯丁的语言与符号理论表明了神学诠释学的、以信仰为基础的理性主义立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科学形象”:从建构论的角度看
安维复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4
): 16-20.
摘要
(
1224
)
HTML
(
6
)
可视化
科学究竟是什么?在现代主义看来科学应该是可检验的命题系统,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科学
更接近于文化与实践。但在社会建构主义看来,科学不是自然与社会的极化,而是由自然和社会等多种角色所构成的网络。从基本范畴看,建构主义强调的“自我—他者—物” 的合理重建有可能整合主客二分(符合论)与主体间性原则(共识论) 之间的对峙;从知识谱系看,建构主义强调的“个人知识” 与“公共知识”的解释循环有可能超越“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的对立;从学术策略看,建构主义强调的“包容他者”或“正题—反题—合题” 的发现模式有可能消解自我中心主义和“对称原则” 的两难。也许,辩证的科学哲学并非遥远的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具身化”:知识、行动与时间性 ———从安迪·克拉克到吉尔·德勒兹
姜宇辉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4
): 21-27.
摘要
(
1285
)
HTML
(
9
)
可视化
本文试图对“具身化”这个认知科学-哲学中的前沿主题进行拓展性思索。第一部分中我
们简要介绍了安迪?克拉克在《拓增心灵》中对具身认知及拓展心灵的论述:其核心主旨为“脑—身—世界”的交互循环,对之相关的两个关键原则为等价原则和生物体中心原则(HOC)。在后一部分中,我们借助丹尼特在《意识的解释》中对时间性的分析引入了德勒兹(及加塔利) 在《什么是哲学?》中大脑和思维本性的思索,并以此作为对于克拉克的具身-拓展认知的另一种拓展性回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送户票与收粮字:土地买卖的中间过程 ———以浙江松阳石仓为中心
曹树基 高杨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4
): 28-36.
摘要
(
1052
)
HTML
(
6
)
可视化
石仓的“送户票”与“收粮字”所反映的土地交易中间过程,证明了浙南山区地权之分化。
虽然当地并无“田底”、“田面” 或“田骨”、“田皮” 之称谓,却有“田底” 与“田面” 分化之事实。“田面”之出卖,本质是抵押。由此而推论,只要存在土地的信贷市场,就一定存在“田底” 与“田面”之分化。从这一观念出发,我们对于中国乡村地权分化及其相关问题,就有了完全不同的认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葛兰言在民国学界的反响
李孝迁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4
): 37-43.
摘要
(
1270
)
HTML
(
6
)
可视化
葛兰言是20世纪上半期法国著名的汉学家,他的著作较早译介到中国,并在民国学界产生
相当反响。然而时过境迁,有关民国学者评论葛氏的文字,散见于海内外各种期刊杂志,不易觅见,以致今人对葛氏在中国早期影响之状况,所知甚少。本文将首次披露不少中英文史料,以期重建葛氏汉学著作在民国学界流传及其正反评论的历史图景,由此揭示域外汉学在我国学界受欢迎之程度,与中国本土治学取向有着内在联系。民国学者对葛氏的不同评价,正反映了国内学人治学理念的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上海新闻出版业改造之考察(1949—1956)
杜 英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4
): 44-50.
摘要
(
1150
)
HTML
(
6
)
可视化
本文从新闻出版单位的秩序建构和新闻出版物的规范两个层面梳理了1949至1956年间上海新闻出版业之改造。在此过程中,公私单位在数量多寡和实力优劣上发生了逆转;行业内部构建起专业化、分工化、等级化的结构关系。本文认为,共和国初期上海新闻出版机关缺乏一个关于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文化的明确蓝图。“新连环画”、“新年画”等代表了新闻出版机关所致力追求的理想的文化产品。但这种规范恰恰是基于与旧连环画、旧年画等相区分,并对其旧品格进行破坏、删除、改造而建构出来的。新的文化秩序在体制改造中或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建构,但文化品格的规范却路途漫漫。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继承与断裂:略论布迪厄的社会学思想渊源
朱国华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4
): 51-56.
摘要
(
1154
)
HTML
(
6
)
可视化
本文旨在梳理布迪厄与三位古典社会学家的学术关系。作者认为,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规
定了布迪厄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域,但布迪厄在诸多方面又有所推陈出新。布迪厄对于经典理论的批判性继承,对我们如何吸收精神遗产具有典范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西方社会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及其启示
蒋逸民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4
): 57-64.
摘要
(
1245
)
HTML
(
6
)
可视化
“社会和谐”在西方社会学那里是以“社会秩序”、“社会团结”、“社会均衡” 和“社会整合”等概念出现的,这些根本本身就有“稳定”、“协调”和“和谐”的含意。纵观西方社会学近200年的发展历程,不同学派都从不同视角直接或间接地论述了“社会和谐” 问题。借鉴西方社会学中的“和谐社会”理论,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律性的认识,而且也有助于推进和深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中国户籍制度的政策效应、改革取向与步骤选择
余 佳 丁金宏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4
): 65-70.
摘要
(
1099
)
HTML
(
6
)
可视化
中国户籍制度本质上是一种身份甄别机制,是政府用来实行差别性的社会公共产品分配的手
段,它的政策效应主要表现在限制农民流向城市以及影响社会分层两个方面。户籍制度改革的取向应该是取消户籍与社会公共产品分配之间的联系,回归人口动态统计和民事权利证明的基本功能。但是,由于户籍制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步骤选择上应该有相应的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0
)
Select
“坐而不偿,偿而不坐” ———汉唐时期法律处置侵损财产行为的一项原则
郭 建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4
): 71-74.
摘要
(
1012
)
HTML
(
6
)
可视化
:“坐而不偿”、“偿而不坐”的原则显示出中国传统法律与近代法律一个显著的差别:法律对于损害行为的处置,所注重的并非是将财产权利的状态回归原状,而是强调官府控制下的社会关系状况“回归”到原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民国时期邮政简易人寿保险的开办
贾秀堂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4
): 75-80.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4.020
摘要
(
69
)
HTML
(
6
)
PDF
(324KB)(
154
)
可视化
简易人寿保险与普通保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主要服务对象为中下层民众。1930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国家金融机关邮政储金汇业局成立,并开始计划仿效日本开办简易人寿保险业务。1935年底,上海、南京、汉口相继开办简易人寿保险业务。中国邮政简易人寿保险的出现并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是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集大资本而利建设。不可否认,邮政简易人寿保险及其立法的通过启发了人们的保险观念,对下层民众生命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1
)
Select
东西方文化整合的内在之路 ———论黑塞的《东方之旅》
张 弘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4
): 81-88.
摘要
(
1286
)
HTML
(
6
)
可视化
《东方之旅》是德语作家黑塞关注东西方文化整合,继续走向内在之路的代表作,但国内极
少研究。小说通过一次中途夭折的象征性旅程,反映了黑塞对20世纪初期西方精神危机的进一步思考,和对艺术审美超越功能的深刻反思。小说最终提出了“服务” 的法则,以确保在个体人格完善的中心下,协调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艺术家与艺术的关系,重建西方世界的信仰。同时黑塞认为西方文化自我拯救时必不可少的东方文化,也从古典智慧,扩大为跨越了各种文化的地域间距,克服了彼此的对立、不信任、偏见与仇视的心灵家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跨国公司不同垂直关系形式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孙斌艺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4
): 89-95.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4.017
摘要
(
49
)
HTML
(
6
)
PDF
(634KB)(
76
)
可视化
从跨国公司的垂直关系选择的实践来看,它们可以选择垂直一体化、市场交易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垂直约束契约。这三种垂直关系形式的成本和收益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从不同垂直关系形式下的组织管理投入水平差异出发,结合跨国公司所进入的东道国的特征,考察三种形式的成本收益状况,可以为跨国公司进行相关管理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研究
张 静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4
): 96-101.
摘要
(
1255
)
HTML
(
6
)
可视化
跨国公司在国际商务中面临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在伦理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跨国公司如何处理伦理冲突是其成功进行跨国经营的关键所在,而沟通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对跨国公司来说,有效沟通是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跨国公司在应对伦理冲突、建构新的伦理体系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而选择不同的沟通媒介和方法,从而实现与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和谐,取得跨国经营的成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环境约束下产品组合决策方法探析
张秀敏; 陶 冉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4
): 102-107.
摘要
(
1136
)
HTML
(
6
)
可视化
面对有限资源,企业如何在环境约束条件下尽可能减少污染、增加利润,寻求产品组合的优化,是企业环境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既定环境约束下产品组合决策的评价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作业成本计算法(ABC)与约束理论(TOC)方法。这两种方法在基本假设、关注点以及约束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别。案例分析表明,TOC方法所确定的产品组合排序,能够进一步增加利润,改善环境的效果更为持续,因而相对于ABC方法而言,是一种更优的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旅行社Bertrand价格竞争与产品差异化策略
关 华; 赵黎明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4
): 108-111.
摘要
(
1140
)
HTML
(
6
)
可视化
在边际成本趋同的条件下,旅行社的旅游产品同质化会导致旅行社之间的价格竞争,价格战
的最终结果是市场上各家旅行社均按照市场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来定价,只能获得正常利润。低价竞争会导致旅行社利润率降低,服务质量下降,而实现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可以有效地避免价格竞争,提高旅行社的竞争优势,增强旅行社的定价能力,从而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车同轨” 考
吴琦幸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4
): 112-118.
摘要
(
999
)
HTML
(
6
)
可视化
“车同轨”是中国古代史书上歌颂国家统一的重要标志。问题是为什么“车同轨” 同样成为
大一统国家的首要举措,甚至它的意义重要性超过了“书同文”? “轨” 字的本意是指车在道上行驶之后留下的凹槽,战争中“轨”具有便利内部动员和防御外部进攻的功能。由于“车同轨” 之后,整个中国才成为一个大一统的在军事、经济交通运输便利的国家,四通八达的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一直成为中国统一的标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敦煌索姓相关卷子校记
姚美玲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4
): 119-122.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4.010
摘要
(
71
)
HTML
(
6
)
PDF
(302KB)(
68
)
可视化
索姓家族是唐代敦煌地区的名门望族,现存敦煌卷子中有许多卷子,其内容与索姓人物相关。前贤辑释、校读了这些卷子,为后人研究提供了便利和研究基础。但敦煌卷子因年代久远,字迹漫漶,且多俗字,校注中难免有失误之处,而正确释读文献是深入研究的基础,故运用语言文字知识对所发现的一些失误之处进行补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研究的新开展———“社会思潮、文化变迁与中国道路:20世纪的经验”学术研讨会侧记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4
): 123-124.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4.011
摘要
(
40
)
HTML
(
6
)
PDF
(159KB)(
49
)
可视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0世纪中国三大社会思潮及其当代转型
胡伟希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5
): 1-8.
摘要
(
1525
)
HTML
(
7
)
可视化
作为现代性理论,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本来有其共通的思想原型,此即关于“平等”的观念。但在20世纪思想史上,这种共同的思想原型却发生了“分裂”:在自由主义者那里,它被解释为“个人自由”;在社会主义者那里,它等同于“社会正义”或“社会公平”;而在社会民主主义者那里,它就是兼顾“自由”与“公正”。其实,任何社会思想作为社会乌托邦都可以区分出其思想的“意义”与“涵义”,就此点说,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皆可以作为建构现代民主社会政治的思想资源。未来中国社会政治的建构应当是:以自由主义作为社会秩序安排与社会实践原理,以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与终极信念作为思想导航与制约原则,并且在现实的社会行动与社会政策中,以社会民主主义作为调节原理。这样三者并进,相互补充,相互为用,不失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中最好的一种思想整合思路与社会行动整合方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3
)
Select
中国现代国家主义思潮的德国源头
高力克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5
): 9-18.
摘要
(
1439
)
HTML
(
7
)
可视化
中国国家主义的兴起和演变,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德意志国家主义的接受史,它源于中德历史的某种亲和性。梁启超、醒狮派和战国策派代表了中国国家主义思潮的三个阶段,他们都以德意志国家主义为灵感的源泉。随着民主危机的深化,中国国家主义思潮经历了一个右翼激进化的过程。德国式的国家主义与启蒙运动传播的西欧自由主义有着天然的紧张。同样,我们在中国国家主义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张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建构及其过程
郑大华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5
): 19-29.
摘要
(
1261
)
HTML
(
7
)
可视化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也经历过不断地建构过程。清末民初,民族主义的理论主要是围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国家而构建的;五四时期,民族主义的理论构建主要是围绕民族自决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反帝与反封的关系而展开;九一八事变后,主要表现为民族复兴思想的提出并成了一种社会思潮,当时的知识界围绕民族复兴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2
)
Select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意义与问题
李翔海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5
): 30-36.
摘要
(
1558
)
HTML
(
19
)
可视化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从一个侧面表征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开展从注重“破”到注重“立”之转变的整体自觉,其兴起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其积极意义主要有:第一,它有助于在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更好地以我为主地吸收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外来文化;第二,它有利于营造一个更为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国文化,更好地批判继承中国文化优良传统的社会性文化氛围;第三,它体现了必须集中全人类多民族的智慧资源以解决“地球村”所面对的共同问题的时代要求。其不足之处表现在:第一,偏狭的文化心态;第二,独断论和一元主义文化观;第三,理论建构尚需进一步加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7
)
Select
儒学与民主:文化保守主义民主观念的近百年变化
李维武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5
): 37-44.
摘要
(
1332
)
HTML
(
7
)
可视化
鸦片战争后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民主观念,在20世纪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是文化保守主义也对民主观念予以了不同程度的关注、认肯与吸纳,力图把儒学与民主观念结合起来。本文选取了五位有代表性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家——杜亚泉、梁启超、梁漱溟、张君劢、徐复观,考察他们对儒学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所作的思考与探讨,以揭示文化保守主义民主观念近百年变化的总体走向与基本脉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康德哲学中的自由理念 ——在自由意志与自由权利之间
崔宜明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5
): 45-53.
摘要
(
1325
)
HTML
(
9
)
可视化
自由概念是康德整个哲学大厦的拱顶石,而在康德哲学中,自由概念的基本规定性是以自身为原因,而相应地所否定的东西是:服从外部的必然性。本文以康德的自由概念为主线,试图揭示其认识论、伦理学和社会政治哲学的内在关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道德图林机及其构建原则
颜青山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5
): 54-58.
摘要
(
1254
)
HTML
(
9
)
可视化
作为思想实验模型的图林机,可以避免“理性存在”的形而上学预设而成为道德哲学的新的方法论基础。图林机的意志性可以由计算机概念中的指令性得到辩护,而其自由意志的内容则可由随机元件产生。图林机指令存在定言和假言形式的区分,而其逻辑关系可以区分为冲突关系和相异关系。由通用图林机到道德图林机要求消除指令的假言性,这种逻辑操作将最终将得到构建道德图林机的一个原则:“如此行动,当且仅当没有指令冲突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伦理学中的幸福问题 ——以亚里士多德为中心
刘时工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5
): 59-64.
摘要
(
1133
)
HTML
(
10
)
可视化
幸福是古典伦理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现代伦理学绕不开的基本问题。由于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存在极大差异,如何取得一致的认识便成为继续探讨这一问题的当务之急。在关于幸福的种种论述中,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理论对幸福的内涵和幸福产生的机制做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探讨,可作为谈论幸福问题的恰当起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6
)
Select
正义的共同体与未来世代——代际正义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王韬洋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5
): 65-69.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5.009
摘要
(
73
)
HTML
(
11
)
PDF
(220KB)(
92
)
可视化
如何将正义的共同体从当代扩展到未来世代,从而建立代际正义,是当代正义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当前扩展正义共同体边界到未来世代的理论主张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社群主义者扩展道德与文化共同体的主张、权利论者扩展权利共同体的主张,和社会契约论者扩展原初状态各方共同体的主张。这三种主张为代际正义的实现既提供了理论可能,同时又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7
)
Select
德勒兹的电影思想
黄文达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5
): 70-74.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5.010
摘要
(
72
)
HTML
(
10
)
PDF
(222KB)(
223
)
可视化
德勒兹的电影理论是一种思维内在性研究理论,他以影像本位为理论视角,以感性与影像的"相遇"式的研究取代了意义式研究的主流电影理论研究,建立了以"运动-影像"与"时间-影像"为主线、以不可辨识区为核心原则的多维性、生成性思维模式,以"第四人称单数"的摄影机视点否定单一线性的叙事逻辑,并以此界定传统经典电影与现代电影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电影意识"既是一种影像哲学,更是一种思维哲学,在数字影片、3D影片所展现的电影新景观时代,表现为电影美学的新思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3
)
Select
《海角七号》及其意识形态建构
聂欣如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5
): 75-79.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5.011
摘要
(
61
)
HTML
(
10
)
PDF
(219KB)(
152
)
可视化
《海角七号》是2008年上映的一部台湾电影,这部影片在台湾和大陆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海角七号》通过想象的台湾人和日本人的爱情主题,通过正剧与喜剧杂糅的结构方式以及大量使用日本语言的文化取向,建构了一部具有后殖民意识形态的台湾电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
)
Select
论否定性行事结构
徐默凡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5
): 80-84,98.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5.020
摘要
(
42
)
HTML
(
6
)
PDF
(325KB)(
92
)
可视化
否定性行事结构是一种特殊的行事语力显示项,在汉语中的典型格式是"我+不是+行事动词+你"。该结构表现两种特殊的行事语力:一种是否定某种言语行为的部分构成性规则而实施一种"不完全言语行为";一种是在否定某种语力的同时肯定另一种语力。说话人使用否定性行事结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语力表达意图、语力明辨意图和礼貌意图。否定性行事结构是一种语用否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汉语“询问”范畴研究的既有范式及其问题
陈佳璇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5
): 85-89.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5.012
摘要
(
57
)
HTML
(
9
)
PDF
(229KB)(
96
)
可视化
"询问"是人类最基本的言语现象之一,在一般的认识中,都是把它作为语法中的四大"语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之一来加以研究的,其实,一方面,今天的语言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并不限于语法问题,而是拓展到了"修辞" "语用" "会话结构"等许多领域,另一方面,即使拓展到了修辞、语用等领域,已有的研究也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由此,需要新的统一的理论假设加以解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西方政治语篇研究中的社会语言学视角
杨敏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5
): 90-93.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5.013
摘要
(
64
)
HTML
(
6
)
PDF
(193KB)(
109
)
可视化
政治语篇的研究在中国语言学界基本还是一个空白,社会语言学在一般中国语言学者的认识中,也主要研究的是诸如地域方言、语言规划、流行语之类的问题,可是,在西方近年的语言学研究中,不但政治语篇研究早已蔚为大观,其中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对于政治语篇的考察,如依据"身份"、"习性"、"谩骂语"、"标准化"等概念的考察,既深化了对于政治言语行为的分析,也有效拓展了社会语言学的理论空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6
)
Select
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帝国主义现象剖析
王艳艳 王光林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5
): 94-98.
摘要
(
1357
)
HTML
(
6
)
可视化
英语全球化现象有目共睹,这给众多非英语国家带来了跨文化交流的便利,促进了繁荣发展,同时也给这些国家的民族语言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西方的生活方式、核心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始侵蚀非英语国家的文化和语言。这就是英语“核心国”和“边缘国”之间所形成的“英语语言帝国主义”现象。本文总结了许多学者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探讨了“英语语言帝国主义”的成因及其对英语语言教育的影响,并针对中国的英语霸权现状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两点建议:一、为实现英语本土化和标准英语的结合,提倡发展“中国英语”;二、改变教学范式以充分体现多元标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
Select
古代文类体系中“笔记”之内涵指称——兼论近现代“笔记小说”概念的起源及推演
王庆华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5
): 99-104.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5.015
摘要
(
46
)
HTML
(
9
)
PDF
(260KB)(
77
)
可视化
"笔记"一词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宋代以降,被广泛借用作书名,命名以议论杂说、考据辨证为主而兼记述见闻、叙述杂事的随笔札记,并逐步发展成为指称此类杂著的文类概念。清代,进一步明确用作述怪记异、载录历史琐闻等"小说"类作品的文类概念。"笔记小说"最早作为文体概念则起源于20世纪初,是近代学者从文体角度对古代小说分类时提出的,后被明确界定为与"传奇小说"相对的文言小说文体类型概念。同时,还被界定为庞杂的文类概念:以子部"小说"为主体而兼含部分"杂史"、"杂传"、"杂家"著作。"笔记小说"概念使用存在着新旧内涵和指称相互纠葛、古代文类体系本然状态与现代研究理论视域之间的认知、价值判断错位等局限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金融危机下政策性金融机构抗压能力研究——以美、德、日三国为例的比较
余南平, 梁菁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5
): 105-112.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5.017
摘要
(
66
)
HTML
(
6
)
PDF
(333KB)(
117
)
可视化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各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总体上表现出较强的抗压能力,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美国,由于其政策性金融机构植根于市场风险之中,它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巨大影响;在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德国,由于其政策性金融机构有着非常严格的管制体系,它们体现出了最强的风险抵抗能力;在实行"合作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日本,尽管其政策性金融机构尚处在改革进程中,但危机并未给它们带来多大影响。由此可见,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存在对于一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安全构造和结构平衡作用重大,具有抗风险的特殊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2
)
Select
我国外汇储备汇率风险的内部构成、边际变化及其额外增量
潘志斌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5
): 113-116,123.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5.018
摘要
(
68
)
HTML
(
6
)
PDF
(226KB)(
93
)
可视化
汇率风险是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形式之一。为了满足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的需要,在应用风险价值(ValueatRisk,VaR)理论度量我国外汇储备整体汇率风险的基础上,还应当研究外汇储备汇率风险的内部构成、某一项货币类资产对外汇储备汇率风险的边际贡献,以及新增加某种储备货币类资产对外汇储备整体风险的影响。据此所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极端市场条件下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的汇率风险远大于正常市场条件下的风险;(2)欧元和英镑类别资产具有更大的边际风险,在我国外汇储备整体汇率风险中占有较大的比重;(3)在我国外汇储备中少量配置其他币种资产,不能显著降低储备的整体的汇率风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房地产市场波动与银行信贷、经济增长之关系——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GMM估计
袁俊, 施有文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5
): 117-123.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5.019
摘要
(
66
)
HTML
(
9
)
PDF
(423KB)(
74
)
可视化
将房地产市场波动与银行信贷、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关系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中,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基于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广义矩(GMM)估计,得出的结论是:我国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增强了银行贷款的冲动,而不是相反;当年的银行信贷资金对当年的房地产市场供给不产生显著影响,但对下一年的供给则会产生重要影响;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预想的要小,当期的房地产需求对每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0.16%。这些结论对于如何实施有效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8
)
Select
王国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王国维全集》出版座谈会召开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5
): 124-125.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5.016
摘要
(
34
)
HTML
(
9
)
PDF
(74KB)(
40
)
可视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台湾儒者论儒学的普世价值:王敏川与徐复观
陈昭瑛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6
): 1-5.
摘要
(
1354
)
HTML
(
15
)
可视化
王敏川是台湾彰化人,是日据时代启蒙运动与左翼运动的领袖,在那个年代的台湾他是对儒学体会最深、对儒学的现代转化着力最多的知识分子。在他身上,儒家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构成一个梦幻组合。这个梦幻组合出现在1920年代的台湾,其中所蕴涵的思想的前卫性在当时的汉语世界是无与伦比的。徐复观是专业的儒家学者,他对现实的全面而深刻的关切虽然不及王敏川对社会运动的完全献身,但已非当代其他儒者所及。他不仅对社会主义、性别议题提出儒学立场的看法,更早在1972年便关注环境问题,并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进行检讨。从王敏川和徐复观这两位台湾儒者对社会主义和性别议题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儒家如何在20世纪面对世界新思潮的挑战中淬砺出儒学思想中具有现代意义的普世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台湾新儒学与自由主义 ----以台湾认同论述为主的讨论
蔡振丰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6
): 6-15.
摘要
(
1480
)
HTML
(
8
)
可视化
台湾新儒学在八0年代后是否仍有其社会影响力?可对变迁中的社会展提供什么发展的睿见?本文检讨1980-2000年前后的台湾认同理论,发现新儒家徐复观的论点并未被文化民族主义者所继承。如依徐复观的意见会形成何种认同理论?本文透过他在五0年代末与殷海光的论战,提出了徐复观具「儒家自由主义」的倾向,并尝试说明儒家自由主义所可能形成的认同理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冶与天通”:试论炼丹术的工艺精神本质
蔡林波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6
): 16-22.
摘要
(
1305
)
HTML
(
17
)
可视化
在古代世界,炼丹术(Alchemy)并非一种普通意义上的工艺实践活动,而是对于人类工艺精神的仪式化呈现。要言之,炼丹术(Alchemy)本质上并不属于现实生产领域的具体工艺活动,而是人类工艺精神本性的表达载体。作为仪式的炼丹术(Alchemy),在实践的目的性、过程性以及主体性等方面,皆内蕴和表达着人类的工艺精神本性。因此,人类的工艺本性正是通过仪式化的炼丹术(Alchemy)显现自身,而炼丹术(Alchemy)本身即以工艺为其精神本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宗教体验与道教信仰的确立
魏小巍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6
): 23-28.
摘要
(
1271
)
HTML
(
6
)
可视化
宗教体验是所有宗教信仰中不可或缺的维度。道教的宗教体验有别于其他宗教,它不仅表现为单纯的精神感受,更兼顾到肉身体质的改善和心性境界的提升。我们从宗教体验的角度对服食、行法、内丹修炼这几种道教主要炼养方式考察后发现,“可实证性”乃是道教宗教体验有别于西方宗教最显著的特征,而“对道的体证”则是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其宗教性的最终所在。宗教体验构建了道教信仰的依据并成为其信仰得以确立的真正核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1937年国共两党的秘密谈判——以两次庐山谈判为中心
邵 雍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6
): 29-34.
摘要
(
1606
)
HTML
(
16
)
可视化
中共中央给国民党三中全会电报中提出四项保证的最初来源是1937年1月20日和2月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给中共中央的两封电报。7月15日中共提交的《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修改过的四项保证则充分吸收了3月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给中共中央的电报精神。国共两党在西安、杭州与庐山进行的历次谈判的内容涉及共产党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与地方政府、各党派的统一战线诸多问题,但核心是共产党的合法性问题。蒋介石在谈判中对红军和苏维埃政府采取相对宽松的策略,其重点是企图溶化共产党,迫使共产党放弃独立性。他千方百计搁置《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其实质就是尽可能地拖延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化进程。在共产党的坚决坚持下,在日军加剧军事进攻的形势逼迫下,蒋介石先是口头承认陕甘宁边区的合法地位,接着同意红军改编,最后才被迫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这从反面告诉我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共产党的极端重要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作为修辞问题的国家形象传播
胡范铸, 薛笙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6
): 35-40.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6.006
摘要
(
78
)
HTML
(
7
)
PDF
(710KB)(
72
)
可视化
国家形象的传播不仅是政治性的、经济性的,也是语言性的。由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国家形象修辞是一个主体间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是否可能借助网络条件,将中国网民"人口优势"转化为国际社会的"民意优势",是否可能造就我们的国际"意见领袖",是否可能克服听者预设中的"文化猎奇者错觉",是否可能对国家形象元修辞"重新符号化"等等,都将影响中国国家形象修辞意图的有效实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0
)
Select
货币战争中的中国形象 ——《纽约时报》有关人民币汇率议题报道的框架分析
黄 敏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6
): 41-45.
摘要
(
1521
)
HTML
(
7
)
可视化
通过对各方话语的巧妙选择和强调,《纽约时报》为人民币汇率议题建构了一个是非鲜明的道德框架,并在其中塑造了一个自私卑鄙的中国,是当今世界尤其是美国所面临的许多问题的根源。这不仅表明人民币汇率议题已被道德化,而且也显示了西方媒体及其主流社会一种评价中国的新趋势,在世界经济领域表现优异的中国在道德上仍是一个“他者”。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60年来《人民日报》时政新闻版中的口号套语的嬗变 ——中国新闻语言现代性进程的一个视角
付伊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6
): 46-50.
摘要
(
1445
)
HTML
(
6
)
可视化
新闻言语行为的基本类型是“陈述”,“客观报道事实”,口号则更多地是一种“感叹”或“祈使”行为,但在60年来的中国时政新闻语言中,却不但可发现曾经大量使用口号的现象,并且可以发现在这些口号相当强烈地呈现出一种“套语”性。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口号套语的使用及其类型也发生了深刻的嬗变,这一嬗变体现了中国新闻语言现代性的进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后殖民审丑观:张艺谋电影东方意象的背后
刘 旭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6
): 51-58.
摘要
(
1146
)
HTML
(
6
)
可视化
张艺谋是中国当代最有名的导演之一,其电影有着鲜明的东方特色,这也是他被西方电影节评委肯定的重要原因。但随之而来的争议也一直伴随着他的电影生涯。那种为了迎合西方眼光的、把东方文明以形式美的外表加以丑化的手法,或许正是张艺谋成功的秘诀。西方人之所以对中国印象非常之差,张艺谋们与西方的此种互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它意味着拿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进行私人化投机。更值得反思的是,不仅是张艺谋,相当数量的导演都有此种迎合趋向。希望张艺谋能拍出真正的人文大片,从那种畸形的后殖民审丑观中摆脱出来,致力去表现一个虽然古老但充满生命力的东方,和崛起的现代东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动荡中显反叛、混乱中求生存 ——互联网广告突围
何云开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6
): 59-63.
摘要
(
1348
)
HTML
(
17
)
可视化
作为新媒介的首席代表网络,在传播意义上显然有它全新的范畴。当然,放眼历史,凡是新媒介的出现,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争议产生。当网络以挑战传统的非主流形象诞生的同时,网络广告、营销也在保持了传统媒介营销范围广、持续性强等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展示其革命性的互动、沟通的特质。不过,在它开放型、动态感、个性化、跳跃性的生命体征背后,却很难掩盖其混乱动荡的历史背景,我们似乎也能从这些史料中体味些网络传播争议、冲突的本源。当然网络“有容乃大”的环境,特别是其赖以生存的利益分配模式,同样带来不可忽视的网络广告问题。在经济危机浪潮尚未退尽的当口,想要获得真正满意的网络广告效果,为企业创造获取利润的可能,除了尽可能地规避不成熟的广告观之外,善于利用和引导网络最朴素的本真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清议、舆论与宣传 ——清末民初的报人与社会
唐小兵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6
): 64-70.
摘要
(
1450
)
HTML
(
8
)
可视化
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脱胎于传统的清议,而在其形成和成熟的过程中,既要面对来自政治权力的压迫,同时也必须面对商业利益的挤压,尤其构成挑战的是知识分子自身心态上的浮躁化与言论上的激进化。不同的时空,舆论有着不同的品质,总体而言,自晚清到民国,舆论在逐渐走向成熟稳重的同时,也在流失其丰富性与多元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0
)
Select
《文苑英文》判文中的唐代官吏经济犯罪和司法犯罪
刘小明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6
): 71-76.
摘要
(
1403
)
HTML
(
7
)
可视化
唐代法律严惩官吏职守有阙、违制违纪以及贪赃枉法等罪行,对各级官吏形成了严密而有效的法律约束。《文苑英华》所载唐代判文便有数篇关于官吏经济犯罪和司法犯罪的作品,可以看出唐代严于治吏,法网严密,有效制约了各级官吏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唐代初期的吏治比较清明,与此有着密切关系,正是这些因素保障了整个唐王朝国家机器的顺利运转。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再造组织生态: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上海摊贩整顿
杨丽萍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6
): 77-84.
摘要
(
1242
)
HTML
(
16
)
可视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组织化进程中,一些社会群体表现出明显的反组织取向。摊贩即为其中之典型。这一群体经济独立而自我组织程度高,自身具有较强的反被组织倾向,其所处的社会生态也提高了其抗压能力。为了完成对基层社会的全面组织,国家通过社会调控体系再造了摊贩的组织生态,将其置于一个强势组织化氛围中,从而顺利地实现了对摊贩的再组织,并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对摊贩的整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论模块化全球生产网络中中国制造企业产业链地位的提升
侯仕军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6
): 85-92.
摘要
(
1374
)
HTML
(
18
)
可视化
我国制造企业在模块化全球生产网络中普遍处于低端的产业链地位并被日益锁定。其根本症结在于,企业长期享受体制与要素红利导致自身应对能力弱化、进而持续依赖全球生产网络、跨国企业以及银行信贷等外部动力。为提升我国制造企业的产业链地位,需要改善网络嵌入模式、加强网络资源整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7
)
Select
跨国公司外派的组织学习机制模型:基于逆向知识转移视角
易凌峰 侯英姿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6
): 93-97.
摘要
(
1361
)
HTML
(
17
)
可视化
基于逆向知识转移视角,跨国公司人员外派,可被视为从东道国获取知识并向母公司转移的组织学习过程。这一学习过程受到外派员工的社会资本、母公司知识转移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其组织学习的机制由相应的组织学习过程、影响因素和支持系统构成。我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应重视外派过程的逆向知识转移,发展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及外派人员组织学习的能力与意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媒介物对消费者在线选择行为影响研究
孙玮 陈洁 朱衫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6
): 98-103.
摘要
(
1466
)
HTML
(
18
)
可视化
媒介物是指消费者为了获得所希望的物品而使用的中间交换物,它广泛存在于传统和在线消费环境中。随着我国在线消费人群的迅速增长,研究媒介物对消费者在线选择行为的影响及其与传统环境中的效应区别,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模拟真实的网络消费环境,设计两个实验并进行实验组间比较,结果表明:在线媒介物拥有与传统环境中类似的媒介物最大化效应,在线媒介物的设置会改变消费者对付出和回报的评估,最终影响消费者在线选择行为;在线媒介物的比例同样会影响消费者的在线选择行为,当媒介物比例接近或小于回报比例时,在线媒介物最大化效应将消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平台型网络产业的微观结构、特征及竞争策略
程贵孙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6
): 104-109.
摘要
(
1429
)
HTML
(
17
)
可视化
诸多网络产业中的“网络运营商”逐步转变为 “网络平台发起商”或“网络平台提供商”,平台型网络产业活动越来越明显。平台型网络产业的微观结构是由大量的不同平台网络部件或“模块”构成,双边用户在平台网络制定的运行规则指导下开展交易或交互。平台型网络产业具有参与主体多边性、用户需求联合性和网络效应交叉性等特征。非对称倾斜定价策略、分而治之的用户培育策略和赢者通吃的市场占有策略是平台型网络产业最主要的竞争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殖民统治与国民意识的建构 ——对伪满洲国的文学活动的一种考察
刘晓丽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6
): 110-116.
摘要
(
1370
)
HTML
(
7
)
可视化
日本军事占领中国东北后,炮制了伪满洲国,在文化上欲建构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新满洲、新国家、新国民,进行了系统的文化统治,这种文化统治的核心就是建构伪满洲国的国民意识。伪满洲国的文学活动表明,建构所谓的伪满洲国的国民意识只是当权者的一厢情愿而已,规训的文学活动,或者走向与当权者意愿无关的文学活动,或者离开了文学无法起到教化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触发因子、隐性角色与精神镜像 ——论乔伊斯小说的空间叙事
陈豪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2 (
6
): 117-121.
摘要
(
1469
)
HTML
(
6
)
可视化
空间在乔伊斯小说的叙事中摆脱了一般场景的功能,它的重大价值在于其代替时间成为了叙事发展的主要推手。其次,通过人格化,空间作为隐性角色,承担着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的功能。在乔伊斯小说中,空间以反地点的形式存在,是造成人物精神困境的根源之一,作为其代表的异托邦就是人物走向异化外部因素。可以说乔伊斯对空间叙事的探索是小说现代性,精神化转向的重要标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