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Vol. 44 ›› Issue (6): 17-23.
刘永翔
LIU Yong-Xiang
摘要: 在所谓“前清遗老”中,有相当一批文学才能卓著者,长期以来,由于意识形态及“一代有一代文学”观念的束缚,白话文运动中“桐城谬种”、“选学妖孽”的贬斥,他们被视作“殷顽”,斥为反动,除了在晚清史研究中提及其所作为,加以评判以外,文学创作均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以致其著束阁,其名日湮,造成在文学史上不提一字的现象。陈宝琛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作为清末民初的遗民诗人,陈宝琛之诗是其悲剧性性格及生命历程的艺术体现。其诗风格和平中正,不用僻典,不避熟语,善于以俗为雅,且长于驱遣词语,工于营造氛围,兴寄之遥,托之比兴,能感动不同类型的读者。风格属诗人中之近于才人者。诗以七言近体,尤以其中之律诗为最。其律赋创作则笔墨澜翻,奇思迭出,而格律则精严之至。古文创作不甚经意,信笔写来,不加修饰,晚年思绪略显跳跃,叙述稍形枝蔓,而语气平和,其言蔼然。文之最佳者当推早年所上的奏议,具见其英发之风、廉悍之气,忧国之心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