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试论我国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的完善
    王瑞山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47 (3): 57-62.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5.03.006
    摘要472)   HTML1055)    PDF (1091KB)(4759)   
    随着劳教制度的废止,司法行政机关执行的强制戒毒依然存在,它推行的基本是劳教模式,其对象是吸毒成瘾者,而不是罪犯,所以,劳教戒毒模式将成为人权保护讨论的热点。尽管新的禁毒法确立了新的禁毒工作理念,但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公安强制戒毒所发挥不了戒毒功能,公安和司法分段执行强制隔离戒毒造成资源浪费,戒毒评估由戒毒机构进行会造成不公,戒毒场所还没有脱离劳教模式,等等。结合劳教制度废止这一背景,借鉴境外强制隔离戒毒经验,提出如下对策:撤销公安机关的强制戒毒所,完善戒毒场所的医疗条件和各项设施,建立由第三方进行的成瘾认定和戒毒评估机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文化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图绘布迪厄教育社会学
    朱国华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47 (5): 173-189.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5.05.018
    摘要457)   HTML456)    PDF (3410KB)(4670)   
    作为一种符号暴力理论,布迪厄的教育社会学基于文化专断性的理论假设。它的一个主要观点是文化再生产的隐秘目的在于进行社会再生产。透过教学行动、教学权威、教育工作和教育系统这一组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联系,可以把握布迪厄教育理论的内在肌理构成。各个阶级的教育习性与其在社会空间中所处的位置相关。通过将社会区隔转化为学术区隔,教育体制将社会区隔合法化了。教育体制垄断了特定资本,主要是文凭的生产、分配和转换,并以其区隔的逻辑向社会世界强加以符号暴力。权力场深度渗透、影响着教育场,威胁着教育自主性。布迪厄的教育理论及其经验研究,引起了诸多争鸣,它具有进一步思考的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品牌全球化:融合“中国元素”的品牌战略 ——“李宁”案例研究
    何佳讯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45 (4): 118-124.  
    摘要1909)   HTML157)    PDF (471KB)(3679)   
    中国的跨国公司在建立全球业务的同时,面临着如何创建全球品牌的重大挑战。从企业的角度看,在全球市场上兼顾东西方文化差异,实现东西方文化价值及元素的融合,以建立中国品牌的全球定位,是值得研究的重要品牌战略。在实践中,我们也不难看到很多融入中国元素的营销战略,“李宁”就是一个代表性的案例。“李宁”自1999年以来的全球化进程,以及融合“中国元素”品牌战略的具体做法,对中国领先企业在全球化过程如何提升品牌形象附加值具有重要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主旨辨正
    邵明珍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45 (3): 26-31.  
    摘要1406)   HTML632)    PDF (719KB)(3643)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是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名篇,历来评价很高。关于此文之主旨,学界倾向于认为韩愈旨在歌颂隐居者的山林之乐、讥刺豪门权贵的炙手可热和嘲讽“伺候”“奔走”之徒的厚颜无耻。但细读韩愈作品,联系其生平思想,以往对此文的看法似乎不能真正切合韩愈思想的实际,“歌颂”与“揭露”未必是韩愈的真意所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中国房价收入比的城市分异研究
    丁祖昱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45 (3): 121-127.  
    摘要1286)   HTML299)    PDF (908KB)(3403)   
    房价收入比是国际上衡量房价与居民收入是否匹配的一个重要指标。房价收入比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各类城市之间房价收入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运用位序—规模分析法对2006—2010年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房价收入比进行计量分析,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将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划为一线、二线、三线、四线、资源型城市五种类型,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中国房价收入比的城市差异,其结果表明:(1)2006—2010年中国房价收入比的城市分异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上涨更为明显;(2)从一线城市到四线城市,房价收入比整体呈现出下降的态势;(3)资源型城市房价收入比介于三线与四线城市之间;(4)回归分析表明,城市化率对房价收入比有较强的正面影响,GDP对房价收入比的正面影响较为微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9)
    中国元素是否有效:全球品牌全球本土化战略的消费者态度研究
    ——基于刻板印象一致性视角
    何佳讯,吴漪,谢润琦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46 (5): 131-145.  
    摘要776)   HTML134)    PDF (2395KB)(3033)   
    随着中国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元素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全球品牌运用中国元素也成为一种十分流行的全球本土化战略。但本土消费者对此战略的态度评价还鲜有研究。以多品类下六个全球品牌的真实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引入刻板印象一致性的概念,探究全球品牌全球本土化战略中运用的中国元素如何对消费者态度产生影响作用;在统计方法上,使用总效应调节模型,把中介变量“品牌本土象征性”与调节变量“全球认同/ 本土认同”同时纳入模型进行分析,由此研究发现,中国元素的刻板印象一致性对品牌本土象征性和产品购买可能性产生显著正向作用;品牌本土象征性在中国元素刻板印象一致性对购买可能性的影响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最后,消费者文化认同(全球认同与本土认同)在上述过程中还具有调节作用。这一研究结果做出了创新性的理论贡献,解释了中国元素对消费者态度产生作用的影响机制,开创了中国元素问题的实证研究,并对全球品牌如何提高中国元素运用成效具有重要营销战略指引。总体上,全球品牌需要很好地理解本土文化元素的真实内涵,尽力做到刻板印象一致性,使得本土文化元素较好地融入到全球品牌中,从而提升消费者态度评价。这种战略还需要针对不同细分市场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日摄取伯伦知理国家有机体论之比较 
    ——以加藤弘之余梁启超为例
    王晓范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43 (4): 42-48.  
    摘要2181)   HTML130)    PDF (379KB)(3001)   
    加藤弘之与梁启超对伯伦知理的国家有机体学说的摄取各有特色。加藤主要吸收的是伯伦知理的国家法人主权学说及其内在隐含的君主主权观念;梁氏主要关注的则是伯氏提出的以实证主义历史研究方法为基础的国家生成、发达、衰亡的基本规律。二者摄取伯伦知理国家有机体学说的特色反映了中日两国面临的不同问题以及文化传统的基本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马克思对通货膨胀理论的创新及其现实价值
    张传勇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43 (4): 102-107.  
    摘要3175)   HTML179)    PDF (363KB)(2931)   
    马克思货币理论是在古典货币数量论基础上的较大创新。相比古典货币数量论将货币流通量作为引起通货膨胀的唯一因素,马克思则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由此,区分货币币值变动属于实际贬值还是相对贬值,对研究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是极其重要的。从近年来的情况看,货币供给的内生理论更切合中国的实际,因此,基于内生性的货币供给逻辑和通货膨胀的成因,我国当前治理通货膨胀的基本思路是:以流通中的货币需求量为目标,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并使之与需求量相适应;在发挥中央银行的货币调控手段基础上,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宗教、社会与权力关系 ——“宗教市场论”的社会学解读
    李向平, 杨林霞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43 (5): 1-7.  
    摘要1512)   HTML134)    PDF (1654KB)(2804)   
    以斯达克等为代表的“宗教市场论”自其诞生以来就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该理论在备受诟病的同时,也颠覆了“宗教世俗化”理论的固有范式,开启了当代宗教社会学研究的新视野。就宏观层次而言,斯达克的“宗教市场论”是一独特的宗教结构论,它不仅对宗教现象和宗教活动展开分析,同时也涉及到宗教与个体信仰、国家、社会、政治等相互之间多重复杂的互动关系。可以认为,宗教市场论新范式为当代学界研究中国宗教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刺激了更多的学者来推动中国宗教社会学的实证研究,以获取丰富数据和事实来检验宗教市场论的命题在中国情境中的适用性。同时,宗教市场论亦可为宗教管理当局和宗教组织提供有益借鉴,为宗教管理方式和宗教发展思路开拓一个新的途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寒山诗在法国的传播及其意义
    蒋向艳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43 (4): 15-20.  
    摘要1895)   HTML126)    PDF (497KB)(2785)   
    在英国汉学家亚瑟•韦利英译寒山诗歌(1954)之前,法国学者马古礼已经在其中国诗歌史论著(1951)中对寒山及其诗歌予以了特别的关注,探讨了寒山诗对初唐诗歌在形式探索上所作的贡献;20世纪70年代以来,寒山诗由于与佛教文学的关系而进入法国汉学家的视野,使法国汉学的寒山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寒山诗在法国的传播对当代法国思想文化的意义主要通过哲学、语言、文学和生活各层面体现出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中国的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与教育不平等的相互影响
    龙翠红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43 (5): 138-144.  
    摘要1646)   HTML107)    PDF (1571KB)(2779)   
    结合联立方程模型和分布滞后模型,研究2000—2008年我国的收入差距、经济增长和教育不平等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1)收入不均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经济增长则又反过来对缩小收入差距有利,因此,控制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并反过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实现平等与增长相协调的目标。(2)收入分配差距导致教育不平等,教育不平等的改进却没能促进收入分配差距的改善,“教育平等←→收入平等”的良性循环还没有形成。因此,要想使我国的教育、经济增长、收入分配进入到一个内生化的良好发展轨道,还需要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和措施加以引导,以逐渐解决劳动力市场结构不合理、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大、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4)
    波考克对马基雅维利德性语言的共和主义阐释
    王寅丽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4 (2): 50-56.  
    摘要2005)   HTML122)    PDF (1794KB)(2751)   
    波考克把政治思想史视为政治论说的历史,包含两层意思:其一,一个政治作家的言说本身就是以语言表达或实现的行动;其二,作家在语言层面上与同时代人的交流和回应常带来了语言范式的转换。在《马基雅维利时刻》中,他通过对马基雅维利的“德性—命运”语言的探索,提出马基雅维利为公民共和主义带来了语言范式的革命。考察波考克对马基雅维利的德性语言的解读,可以看出其具有的三层含义:公民德性的普遍化、德性的政治化和德性的军事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梁启超对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重新认识
    张冠夫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45 (3): 32-37.  
    摘要1171)   HTML112)    PDF (472KB)(2721)   
    在新文化运动的语境下,梁启超纠正了自己早年主要强调借镜欧洲文学革新中国文学,而对传统文学,尤其是正统的诗文学评价偏低的立场,在其国学的框架内对于中国诗歌史进行了重新梳理和阐释。他将抒情精神作为中国文学的根本精神,在理清和阐发中国文学久远而深厚的抒情传统的同时,对于屈原、陶渊明、杜甫等以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为核心的人格结构和抒情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肯定。梁启超重寻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意在将其作为新文学和新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和典范,这与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主流话语构成差异与对话。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罗蒂的反本质主义伦理学与相对主义问题
    孔文清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45 (3): 60-66.  
    摘要1228)   HTML119)    PDF (426KB)(2716)   
    罗蒂的实用主义经常受到相对主义的指责。罗蒂抛弃了柏拉图主义的问题框架,构建了自己的反本质主义认识论和伦理学。由于罗蒂拒斥了本质主义和建立在本质主义基础上的普遍标准,他的实用主义被贴上了相对主义的标签。罗蒂对相对主义的质疑做出了回应,认为这一质疑是站在柏 拉图主义的立场上强加于实用主义。对德性论来说,这一质疑是无关紧要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从移民传说到地域认同:明清国家的形成
    赵世瑜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47 (4): 1-10.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5.04.001
    摘要1003)   HTML69)    PDF (1683KB)(2693)   
    近年来不同学科对认同问题的讨论很多,但在历史学内部,较为引人注意的是与美国“新清史” 有关的讨论,以及美国《近代中国》“华琛专号”引发的讨论,这些讨论是与海内外中国研究对多元性的重视及对大一统机制的探讨直接相关的。 移民传说是讨论地域认同的一个切入点,它是 16 — 18 世纪地域认同不断扩展、也即明清国家形成的重要表征。 无论是对认同问题的讨论,还是对明清国家形成的认识,都应被置于一个具体的历史情境和时空过程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货膨胀与房地产价格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影响
    ——基于不同货币政策规则的DSGE模型分析
    李巍,张志超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43 (4): 82-94.  
    摘要2374)   HTML102)    PDF (450KB)(2690)   
    运用DSGE模型,引入价格粘性与信贷约束,分析不同货币政策规则、通货膨胀以及房地产价格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影响,其结果提示:(1)当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发生时,产出、消费需求、投资和企业借贷水平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但考虑房地产价格后的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影响相对较弱;(2)货币当局若实施扩展泰勒规则的货币政策(考虑房地产价格因素),通胀冲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就会变得较为有利,而且房地产价格的适度回落将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责是之故,宏观当局应实施遵循扩展泰勒规则的货币政策(考虑房地产价格因素),保持相对温和的通胀水平,防止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有效规避潜在金融风险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影响;与此同时,宏观当局应充分关注各类实体经济变量受冲击影响的差异性和复杂性,选择最佳时机推出合意的宏观调控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何谓“日本阳明学”
    邓红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47 (4): 153-166.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5.04.021
    摘要672)   HTML40)    PDF (2844KB)(2674)   
    “阳明学”是日本人独创的近代学科名称。 “日本阳明学”是 19 世纪末一些日本人借用 400 年前中国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号“阳明”在日本发动的一场社会运动。 这一社会运动的发生原因复杂,学术虚构颇多。 这个运动和被简称为“阳明学”的王阳明哲学思想研究在名称上有着类似性,但前者是社会运动,后者是学术研究。 战后日本的中国哲学史领域里的王阳明哲学思想研究成果丰盛,也简称“阳明学”,但是和社会运动“日本阳明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傅兰雅之“求著时新小说”
    陈大康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45 (3): 1-14.  
    摘要1046)   HTML104)    PDF (909KB)(2665)   
    英国传教士傅兰雅的“求著时新小说”活动在近代小说研究中一直得到较高的评价。通过对傅兰雅有关征文活动的文字以及应征来稿的分析,可以发现这次活动具有较浓厚的宗教色彩,应征者多为教徒,应征稿多非小说,它对近代小说的发展并未产生什么影响,与后来的“新小说”也并无关联。但这批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由此可从一个方面了解外国传教士的思想和活动、各地教会组织的运转、教徒们的心态、社会中下层人们对国家现状与前途的思索,以及他们对文学的理解等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走向景观叙事:传说形态与功能的当代演变研究 
    ——以法海洞与雷峰塔为中心的考察
    余红艳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46 (2): 110-117.  
    摘要683)   HTML6)    PDF (689KB)(2644)   
    景观叙事是指以传说人物与情节为前提,以景观建筑物为核心,融图像、雕塑、广告牌,以及导游词等诸多元素为一体的叙事体系。当代社会传统口述叙事日渐萎缩,景观越来越多地承担起讲述传说、传承传说价值的叙事功能,这是当代民俗的显著特点。在“白蛇传”传说中,传说人物“法海”逐渐转化为视觉景观“法海洞”,并重构法海正面形象,承担了地域政治与文化建构的功能;而重建的雷峰塔则将传说拓展至围绕景观的现实生活,系统讲述与雷峰塔密切关联的传说情节,是传说景观超越语言形态的经典个案。民间传说在今天不再主要依赖口头传播,而是通过景观呈现,从而提升地域形象,发展旅游经济,成为文化产业与地域政治的重要资源。这种演变的背后,经济要素冲淡了伦理要素,地域需求替代了价值需求,是值得严重关注的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康有为《大同书》与世界秩序原理:哲学新梦
    刘梁剑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45 (2): 52-58.  
    摘要933)   HTML14)    PDF (1700KB)(2614)   
    康有为的《大同书》在“列国竞争之世”仍有豪情与逸致规划世界秩序。康有为设想了“无邦国”的大同世界,以及从民族国家到世界国家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康德“永久和平论”所提出的自由国家联盟大致相当于康有为所设想的初级阶段,即“据乱世”。在此阶段,没有居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强有力者”的制裁作为后盾,盟约或国际法往往沦为“虚义”空文,经不起力或/与利的冲击。康有为设想,从民族国家到世界国家过渡的“升平世”阶段,各国联合,设公议会,公议会逐渐从常设议事机构发展为以公律及专属军事力量(公兵)约束万国的公政府。康有为实际上强调了世界国家的必要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