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社区治理:理论逻辑、模式转型与未来走向
    徐炜, 刘博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6 (3): 114-124.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4.03.011
    摘要609)   HTML111)    PDF(pc) (611KB)(289)    收藏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下,政府施策“最后一公里”的社区迎来了发展变化新阶段,社区治理模式实现了社区参与主体主导的“由社区治理”到社会治理微观层面场域的“在社区治理”之转变。以“三社联动”为主要特征的“由社区治理”模式在社区发展新纪元中融合社区自主力量和社会力量,盘活社区社会资源的同时,也暴露出工作能力、承接能力等方面的现实短板。因此,在新时期需要发挥“在社区治理”为特征的社区治理多元素参与治理、精细化治理模式的场域作用,进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社区治理的未来走向。实现“由社区治理”向“在社区治理”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转型升级,需要以党建引领为根本保障、以人民为中心为基本遵循、以韧性社区治理共同体为最佳路径、以数智化治理技术为重要方式,不断完善人民性、现代性、社会性,走出符合中国特色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社区治理之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蔽”无可避:荀子“解蔽”的诠释学考察
    余亚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6 (2): 63-71.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4.02.006
    摘要543)   HTML63)    PDF(pc) (565KB)(427)    收藏

    “解蔽”是荀子提出的思想主张,集中体现在《荀子·解蔽》 篇中。“解蔽”指解除理解中的不合理前见。荀子把人性中的情与知的偏见都视为“蔽”,以礼让忠信和君王统治的实践效果作为评判“蔽”的依据,主张以“化性起伪”涤除人性之蔽,用“虚一而静”解除知识之蔽。荀子的“解蔽”仍有其蔽,他的“解蔽”是以孔子仁义之道这一前见取代其他诸子前见,目的是把儒家思想建成具有唯一合理性的前见。荀子因其“蔽”而成就自身的同时,却局限于自我的理解之蔽,否定了诸子思想之“蔽”的积极意义,阻碍了思想的平等对话与会通,所以,荀子的“解蔽”是一种独断型的诠释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智慧康养服务模式下认知症老人服务质量提升的路径探析
    钟仁耀, 马微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6 (3): 164-174.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4.03.015
    摘要476)   HTML10)    PDF(pc) (740KB)(198)    收藏

    在不断加快的老龄化进程中,认知症老年人数量与日俱增,如何为他们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照护服务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议题。智慧康养服务模式作为一种革新的养老服务模式,在改善老年人的照护效果和生活质量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在认知症的预防和早期筛查、认知症的临床诊疗与康复、认知症老年人的居家照护等方面,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然而,从智慧康养服务供应端看,目前仍存在智慧化程度不突出、服务效益滞后及消费市场活力不够、深层次需求挖掘不足及人文关怀特征欠缺、隐私权可能受损及数据安全性难以保障等发展瓶颈;从需求端看,则存在疾病特征阻碍服务接受度、经济负担限制服务消费积极性、技术焦虑制约服务普及等问题的困扰。有鉴于此,在加强科技与企业创新的广度和深度、深化多方主体间的共享与合作、建立产业标准与服务规范、健全监管与反馈机制的同时,有关各方应增加技术的安全性以保障认知症老年人的权益和安全,增加智慧照护产品的友好性和亲和性,培养认知症老年人及家属的数字素养,发挥医疗和护理人员的专业作用,释放认知症群体消费潜力并激发智慧康养市场活力,从而加快我国认知症老年人照护的智慧化进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六祖坛经》 成“经”与禅宗经典观念的创新
    圣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6 (3): 93-101.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4.03.009
    摘要457)   HTML39)    PDF(pc) (866KB)(471)    收藏

    《坛经》 的形成是不断增补的过程,其编辑体例存在模仿翻译佛经的现象。但是,称为“坛经”之初,慧能的本意或许是借鉴唐代佛教、道教的仪轨文本称呼。授无相戒与说法是两种不同的宗教行事,前者具有内部传承的特征,后者则是公开的。因此,《坛经》 才会有《施法坛经》 和《六祖法宝记》 两种不同的称呼。《坛经》 成“经”后,慧能、神会等用《坛经》 统摄教法传播、正法亲证、师资相传。神会门人采取“秘本”式登记管理维持《坛经》 的内部传承,遭到佛教界批判。可以说,《坛经》 成为“经”是佛教中国化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也是中国佛教之南方转向和唐宋转型的标志性事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与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以上海为例
    黄建忠, 蒙英华, 赵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6 (4): 144-154.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4.04.013
    摘要435)   HTML60)    PDF(pc) (672KB)(574)    收藏

    如何驱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和赋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上海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之一,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大势而在全球竞争中谋取战略主动的关键,也是抢占国际经济与治理话语权“制高点”的必由之路。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赋能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作用,表现为服务贸易的贸易创造效应、投资创造效应、渠道扩张效应和包容增长效应。上海是数字经济先行区,数字化转型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应用场景丰富,但上海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与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也面临一系列制约,在规模与结构、广度和深度、人才和企业、体制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因此,上海必须抓住国家自贸试验区和新片区、浦东开发区和引领区、进博会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战略叠加的优势,直面全球数字科技、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经贸规则重构的机遇与挑战,全方位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进一步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与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周秦之际天命观的多重内涵及其演变
    谢乃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6 (2): 72-84.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4.02.007
    摘要429)   HTML41)    PDF(pc) (992KB)(820)    收藏

    周秦之际天命观具有鬼神之天命、规律之天命和心性之天命等多重内涵。西周时期天命观是一种以鬼神之天命为核心内涵同时侧重于国家治理层面的天命观,但也含有后世规律之天命和心性之天命等天命观念之因子。在西周天命观的基础上,春秋战国时期鬼神之天命在国家宗教领域仍广有影响,但随着东周权力结构由王政走向霸政进而再度走向统一,社会思想领域里规律之天命、心性之天命则日益发展成主流。不惟如此,东周诸子还对上古天命观多重内涵进行了哲理化的理论建构,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大语言模型时代的开源知识生产:机遇、挑战与未来
    甘莅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6 (2): 31-41.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4.02.004
    摘要389)   HTML121)    PDF(pc) (1381KB)(456)    收藏

    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崛起,开源知识生产领域迎来了新的变革。大语言模型对开源知识生产的积极影响及其潜在挑战并存。一方面,大语言模型通过适应开源社区的坎宁安定律、提供全天候的新人知识培训支持,以及通过领域化构建策略来修正知识生产的系统性偏差,显著提升了开源知识的生成与传播效率;另一方面,大语言模型带来的幻觉现象、版权风险、数字剥削问题以及“死亡互联网”趋势的加剧,对开源知识的核查、合法性、价值观以及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基于此,未来应强化人类认知体验在引导大语言模型技术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并通过实践不断探索解决方案,以期实现大语言模型知识生产与开源知识生产的和谐共生及共同进步。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无念”之道:慧能禅思想的原创性与禅悟的奥秘
    顾明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6 (3): 102-113.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4.03.010
    摘要388)   HTML55)    PDF(pc) (774KB)(312)    收藏

    禅宗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其独创性来自惠能的《坛经》 ,但在后来,禅宗的发展似乎出现一种趋势,该趋势大大削弱了惠能原初思想的原创性,并显示了一种将惠能的禅思想重新皈依于汉传佛教思想的体制性努力。因此,很有必要追寻惠能禅宗思想的源头,还原其思想的革命性。采用史料研究与心理学、神经科学、哲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照老庄道家思想细读惠能对《金刚经》 的解读及其敦煌版《坛经》 中的创新思想和修行方法,旨在揭示禅的独创性和普世吸引力,以及迄今为止禅悟不为人知的秘密。结论是惠能禅思想的渊源不是佛教的“空”,而是道家的“无”,其核心思想是“无念”之道,而禅悟也并非佛教的觉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企业ESG理念焕新
    高汉祥, 叶丁菱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6 (5): 160-169.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4.05.014
    摘要385)   HTML5)    PDF(pc) (671KB)(140)    收藏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一个创新的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命题。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需要对企业价值创造模式进行深刻改变,而企业ESG正是价值创造模式的集中体现。新质生产力与ESG在概念内涵、要素构成、实践特征上具有一致性。因此,对当前企业ESG因受制于传统投资评价、社会责任以及信息披露等理论视域局限而面临的种种困境,可通过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对传统ESG理念进行重构而予以突破,具体包括从评价观到行动观、从平衡观到动能观、从个体观到生态观等诸方面对企业ESG加以理念焕新。这样,不仅可以推动企业ESG理论与实践本身的提升完善,而且可以将企业ESG实践导向到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方向,在ESG实践中激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推动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而更好地助推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守正创新:文化传承理论在新时代的发展
    黄力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6 (3): 1-10.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4.03.001
    摘要372)   HTML280)    PDF(pc) (646KB)(359)    收藏

    在文化的时间关系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支点是守正创新,只有正确进行守正创新,文化自信才能充分自觉。文化传承起于文化发展的最初历史阶段,由家庭与社会的口口相传发展到简单的审美符号相传,具有无意识的特点。马克思的文化传承思想强调了文化传统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断裂而断裂。列宁在文化政策上保护了传统文化,但在理论上不相信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存在。毛泽东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对传统文化最初有较多批评,后来形成明确的理论表述,即“批判继承”。在新时代,随着中国崛起,其文化形象成为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则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守正创新一方面确认了对传统的自觉传承,在此基础上承认文化自信高于政治与理论的自信,另一方面用具有明确的价值性的“守正”取代一般性的“批判继承”,然后明确提出要创新出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继承了新文化运动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企业关系网络提升颠覆性创新能力机制研究——基于知识的视角
    许鑫, 张军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6 (5): 130-144.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4.05.012
    摘要302)   HTML4)    PDF(pc) (879KB)(185)    收藏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支撑,需要充分发挥创新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基于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构建知识视角下的企业颠覆性创新分析框架,同时结合社会网络理论和开放式创新理论,探索企业关系网络嵌入及其交互作用对企业颠覆性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并以智能电动车这一新兴产业为例,基于相关专利数据,通过负二项回归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网络嵌入能显著提升企业颠覆性创新能力;知识流动在合作网络结构嵌入与颠覆性创新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即企业可以通过占据结构洞位置来促进知识流动,从而提升颠覆性创新能力;而知识流动在企业的合作网络关系嵌入对企业颠覆性创新能力的影响中没有起到中介作用;知识网络结构嵌入和知识网络关系嵌入均正向调节企业合作网络关系和结构嵌入与知识流动之间的关系。上述探讨拓展了开放式创新情境下多层网络嵌入研究,补充了颠覆性创新能力前因研究,对促进企业自主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类人想象与杂合属性:论人工智能的演进及社会影响
    姜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6 (2): 20-30.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4.02.003
    摘要290)   HTML73)    PDF(pc) (689KB)(367)    收藏

    自提出人工智能理念起,它就被赋予诸多类人想象。人工智能的设计者不仅追求其形体上与人类相似,也试图使它在行为方式上接近人类。然而,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本质上具有相异性:前者是既往性的,后者是面向未来的;前者是逻辑运算,后者是意识活动;前者“领有”灵魂,后者“具有”灵魂。人工智能是依托于人与技术关系基础之上的人类与技术的杂合体,它的类人性将产生重要的社会影响:基于“数字革命”的类人性人工智能会导致人类再分层,并产生意想不到的社会后果;对类人性人工智能不加限制的使用,会使人类沉入“常人常言”与“知而不思”的境地;从生存论视角看,在类人性人工智能介入人类互动的情况下,会出现“频繁互动”与“孤独困境”的交流窘况。这些社会影响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类的生存处境,需要给予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美国供应链重塑与中国外贸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沈国兵, 王译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6 (4): 155-177.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4.04.014
    摘要278)   HTML24)    PDF(pc) (1907KB)(334)    收藏

    基于HS 6分位产品贸易数据,对美国供应链重塑下中国外贸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外贸产供链中游产品进口来源地较为集中,韧性欠佳;下游产品出口需求端高度集中且依赖美国市场,脆弱性突出;对于美国审查的关键行业产品产供链,中国农产品与食品生产行业的上游进口供给端、药品行业的上游进口供给端和出口需求端脆弱性相对突出。进一步地,基于三重差分计量模型实证发现,美国供应链审查显著促进了中国关键行业产品的贸易向第三方转移,韧性增强,而对中国外贸地理多元化影响不显著。这表明美国供应链审查冲击下中国关键行业产品外贸产供链韧性的提升在短期主要体现在与第三方贸易伙伴加深贸易联系,而非提升外贸地理多元化。据此,需要聚焦美国供应链重塑战略下的关键行业产品,积极构建区域产供链合作体系,拓展外贸结构多元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攻克进口供给端“卡脖子”技术难题,着力增强中国外贸产供链韧性和安全,从而推进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人工智能意识“涌现论”的概念误区与未来视野
    王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6 (2): 1-7.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4.02.001
    摘要275)   HTML363)    PDF(pc) (542KB)(430)    收藏

    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意识?或未来是否可能具有意识?这是一个看起来有些不好回答的问题。涌现论似乎可以提供一个肯定性的回答。然而,考察涌现论的概念结构,却发现人工智能意识的涌现论更多的是由于概念的不断转用而导致的误解,而非真正的意识涌现。这一涌现论也非全无益处,它鼓舞社会观念对人工智能抱有更宽容的接纳态度,视之为有机性存在,而非单纯机器。涌现论不是一个本体性问题,而是一个包含未来揣测维度的实践问题。未来是否承认人工智能存在意识,只能由离未来最近的人们来决定。所以,人工智能的意识涌现论不仅是技术和实质对象的讨论,更是一个文化观念的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政社力量帮扶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的联动机制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何姗姗, 陈艺华, 张姝淼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6 (3): 125-137.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4.03.012
    摘要259)   HTML78)    PDF(pc) (1092KB)(232)    收藏

    现代家庭的儿童保护功能趋向弱化甚至缺失,本研究关注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在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提供福利服务方面如何开展联动工作并优化协同路径,通过分析相关政策文件,并在政策实施地开展参与观察、半结构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总结地方帮扶经验,借助生态位理论视角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关爱服务生态系统进行全面梳理。研究发现,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三大福利供给主体分别构成了三条生态链主线,通过“政社合作”和“群社协同”两条上行和下行联动路径吸纳各类社会资源并转化为社会服务。其中,专业社会组织处于关键生态位,是各类联动工作的中枢核心;发现报告是联动工作的关键环节,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协作机制。未来应强化专业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实施家庭增权服务,管控伦理风险,推进社会力量的有序联动和社会资源的广泛吸纳,并完善相关儿童福利政策监督反馈机制,以增进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的福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企业数字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基于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组态分析
    柯健, 余安帝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6 (5): 145-159.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4.05.013
    摘要254)   HTML5)    PDF(pc) (976KB)(239)    收藏

    数字技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带来数据安全、技术失序等诸多负面问题,企业需要采用连贯有序的方法负责任地处理数据和技术,企业数字责任这一新兴概念应运而生。基于多类资料和Gioia质性分析方法,探究企业数字责任内容,结果表明:企业数字责任包含CDR文化、CDR治理机制、数字安全与隐私保护、数据开放共享、数据权利、数字包容、数字幸福、赋能环境、赋能社会9个维度,形成影响范围逐渐扩大的同心圆模型。以22家互联网平台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组态视角探究企业通过数字责任实现高企业价值的多重路径,结果发现:互联网平台企业可通过全面并进型、重点突出型和渐进扩展型等3种数字责任路径产生高企业价值;大型平台重视CDR文化建设;数字原生平台重视CDR治理机制构建;相对于核心责任域,扩展责任域更能为平台赢得高企业价值;赋能社会是平台创造高企业价值的主要路径之一,赋能环境则不明显。上述探讨及结论丰富了企业数字责任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为企业履行数字责任、应对数字化伦理危机提供了实践启示与可行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新时代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与迈向共同富裕
    李正图, 刘柯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6 (2): 143-156.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4.02.013
    摘要237)   HTML42)    PDF(pc) (1063KB)(178)    收藏

    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治国理政的必然选择,根本路径是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治国理政过程来抬高差距的底部和削平差距的顶部。抬高差距底部是减少或者消除绝对贫困,主要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消除农村绝对贫困;既抬高差距底部又削平差距顶部,就是减缓两极分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我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与脱贫攻坚、迈向共同富裕是正相关的。实证研究表明,与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2012—2020年)一致,城乡绝对收入差距的底部呈逐步抬升趋势,意味着我国逐步摆脱绝对贫困;预测研究表明,在新时代新征程,城乡相对收入差距将呈现底部与顶部逐步收窄的态势,缩小城乡相对收入差距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冷战视野下1960年美国黑人入座运动及其影响
    谢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6 (4): 40-55.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4.04.005
    摘要235)   HTML133)    PDF(pc) (829KB)(306)    收藏

    1960年,非洲掀起民族独立浪潮,17个国家摆脱了白人的殖民统治,而自诩为“自由世界领袖”的美国,在废除种族隔离上却步履蹒跚。这种强烈的反差刺激美国黑人创新斗争方式。1960年,4名黑人大学生在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博罗市发起入座运动,抵制午餐柜台的种族隔离。该运动迅速发展到其他南部州,把斗争目标扩大到所有的公共场所。其发展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席卷城市之多、涉及领域之广,远超之前的民权斗争。入座运动吸引了广大黑人和白人大学生,他们取代职业民权活动家,成为民权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并把被捕入狱的斗争经历看作是一种荣誉。入座运动推动民权运动从法庭斗争转向大规模非暴力直接行动。它重塑了民权运动,标志着民权运动高潮的到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上海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
    李强, 郭雯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6 (3): 150-163.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4.03.014
    摘要230)   HTML13)    PDF(pc) (1025KB)(68)    收藏

    “老有所为”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主动策略,又融入了深具地方特色的解读框架。在上海,处于“初老期”的老年人占比较高,他们具有良好的教育资源禀赋和健康状况,是未被挖掘的重要人力资源储备。上海60—69岁组的低龄老年人口规模约由1990年的115.1万增长为2020年的341.4万,占老年人比例超过60%。60—64岁老人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占比从1990年的9.6%增长为2020年的50%。上海市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都稳居全国领先位置,60岁男性老人的余寿从1990年的21.35岁增长为2020年的24.71岁,健康预期寿命则由18.55岁增长为21.61岁。但是,同一时期,上海就业老年人的规模从29.6万下降为19.7万,其比例从5.45%下降为3.46%,这也反映出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多样性不足。尽管“老有所为”的观念深植人心,但在社会认知、权益保障和就业机会等方面仍面临困境,需要多措并举来推动这一理念的深化和实践。为此,促进“老有所为”观念在社会范围的广泛接受,建立健全法治保障系统,以及提高参与形式的多样性,构成了激活和开发老年人才资源,进而创造银发经济增量的有效举措。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生”与“人”:《吕氏春秋》 的伦理与政治之维
    王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6 (4): 10-18.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4.04.002
    摘要228)   HTML484)    PDF(pc) (540KB)(398)    收藏

    《吕氏春秋》是一部以“生”与“人”为价值取向和哲学基点的构造性思想著作。《吕氏春秋》认为,生命是天所赋予的,天道的崇高性赋予了生命以重要价值。由此出发,《吕氏春秋》在人的自我养成上,认为应以对过分欲望的调节来实现生命的延续与完善;在伦理生活上,认为应尊重各个生命的发展,不可胡乱伤害他者;在政治治理上,认为天下为人人所共有,因此君主需要自我修养、任用贤臣。这种对“生”与“人”的重视,使《吕氏春秋》能够综合诸子、自成一家,超越秦政而具有持续的价值;其以“生”建构的兼合性哲学架构,更对秦以后儒家、道家哲学的创新性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