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为青年学者成长搭建平台
  •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为青年学者成长搭建平台

     

    2014年07月08日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30年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华东师大学报”)曾以刊发“青年教师专号”、“博士生专号”等举措,向学术界隆重推出陈琦伟、王晓明、夏中义、童世骏、陈卫平、陈兼等一大批如今享誉国内外学术界的青年学者,由此也形成了自己的办刊特色;30年后,华东师大学报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为契机,实施了新一轮推进青年学者成长的举措。

    当今人文社科青年学者学术研究面临“二缺二化”:“缺乏批评”,既缺乏同龄人的批评,更缺乏名家的批评;“缺乏认同”,既缺乏专业内的认同,更缺乏跨学科的认同;研究行为日益“个体化”,研究问题日益“碎片化”。为推动解决这些问题,今年3月,华东师大学报举办青年学者研究思路研讨会,请本校近3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70多名青年学者报告自己的研究思路和遇到的问题,邀请学术名家当场点评。

    华东师大学报还开设了每月一次的“青年学者论坛”,每次一个主题,由来自不同学科的若干青年学者主讲,同时邀请学界名家和学术名刊的主编点评。其中,第一场论坛“历史与现实纠葛中的‘国家’概念”,青年历史学者、政治学者和社会学者分别就中国古代的国家概念与国家权力、近代中国的自我塑造、德国历史中的“国家”、中国历史与历史中国、国家发展与政治学等作专题报告。第二场“经济转型下的结构调整:难点与出路”,青年金融学者、管理学者、经济学者分别就经济转型中的潜在增长率变化与新一轮“开放促改革”的路径,生产性服务创新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模式与路径,民营资本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模式与对策,经济转型背景下教育如何提高农户的收入等专题发言。第三场“从结构主义到后—后结构主义脉络中的欧陆激进思想”,青年文艺学者、哲学学者、政治学者分别围绕阿尔都塞结构主义的文艺批评、德勒兹哲学中的“生命”概念、阿甘本与政治等专题作报告。来自国内外的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文艺学家、社会学家许纪霖、牟发松、刘擎、罗岗、马奥尼(Josef Gregory Mahoney)以及《探索与争鸣》、《财经研究》等杂志主编围绕青年学者的发言当场点评。

    “研究思路研讨会”和系列论坛已经成为青年学者就共同关心的话题互相砥砺的重要平台,也成为他们与学术名家和学术名刊直接对话的重要平台,在学术界产生了良好反响。

    在今年第5期推出的“青年学者专号”上,华东师大学报还将遴选20位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青年学者的论文集中发表,以激励青年学者成长,彰显刊物的办刊特色。

  • 发布日期: 2014-12-09  浏览: 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