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Vol. 47 ›› Issue (6): 89-97.doi: 10.16982/j.cnki.1000-5579.2015.06.011
屈明珍
QU Ming-Zhen
摘要: 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通过现象学方法回到了本体论问题,即关于存在的问题。他认为,存在问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存在之存在”,即那个作为一切存在基础和本质的存在,而是“显现的存在”即关于现象的存在方式以及现象是如何显现的问题,由此,形成了他独特的现象学本体论。与传统本体论不同的是,萨特的现象学本体论既是现象学的又是本体论的,是一种作为现象学的本体论。萨特在对传统本体论进行现象学的改造中,区分了两种存在: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自在存在 “是其所是”,而自为存在 “是其所不是,又不是其所是”,在自为存在的本体论结构中有一种“虚无化”的意义,一种“虚无化”的能力,它能使其所“是”变成其所“不是”,让其所“不是”变为其所“是”,而这种“虚无化”的意义和能力来自于意识原初的“虚无”。意识原初的“虚无”是自为对自身在场和内在否定得以可能的基础,它使自在存在得以揭示,使自在与自为两个独立的存在领域得以联系,是自为存在的绝对自由的本体论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