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Vol. 57 ›› Issue (1): 86-97.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5.01.009
李成晴
Chengqing Li
摘要:
明孙能传《剡溪漫笔》 “采用诗题”条以及焦竑《焦氏笔乘》 “诗用成语”条所拈出的唐诗“采用”《文选》 诗题之现象,迄今未得到学界的系统检视。以文本比勘为中心,探考唐诗“采用”《文选》 诗题之路径,可以发现:在唐人诗题层面,有承用/扩充诗题、套用句式、“咀嚼为我语”等模式;在唐人诗句层面,有“采诗题”与“采语词”两重维度。唐诗一方面会将《文选》 诗题整体入诗,同时援用诗题所涵摄的“典故情境”;另一方面则对《文选》 诗题中的语词进行有选择性的摘用,从而实现创造性转化。唐诗之所以能“直与冥会”般地“采用”《文选》 诗题,一方面是基于人事、地理等要素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则基于唐人与汉魏六朝文学情境的印合。同时,这两条内在理路又共同依托于《文选》 诗题自身的“诗性”规律。通过本论题之探讨,可以对唐集校注中的“题典”问题进行再反思:在唐集校注的过程中,不单要关注唐诗的“古典”与“今典”,也应对唐人制题所涉先唐“题典”有所考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