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尤尔根°哈贝马斯 1989, 交往与社会进化. 重庆: 重庆出版社.
|
2 |
戴维°米勒等主编.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
3 |
乔治°霍兰°萨拜因 1986, 政治学说史.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4 |
亚里士多德 1965, 政治学.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5 |
亚里士多德 2003, 尼各马可伦理学.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6 |
柏拉图 1986, 理想国.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7 |
A°P°登特列夫 1984, 自然法——法律哲学导论. 台北: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
8 |
刘军宁, 1994, 《善恶: 两种政治观与国家能力》, 《读书》 第5期。
|
9 |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3.
|
10 |
卢梭 1980, 社会契约论.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11 |
约翰°基恩 1999, 公共生活与晚期资本主义.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12 |
约翰°罗尔斯 1988, 正义论.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3 |
雅各布°布克哈特 1979,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14 |
欧金尼奥°加林主编.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M]. 北京: 三联书店, 2003.
|
15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C].
|
16 |
苏国勋 1988, 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引论.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7 |
马克斯°韦伯 1997, 经济与社会(下卷).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18 |
傅永军, 1999, 《哈贝马斯"合法性危机论"评析》, 《马克思主义研究》 第4期。
|
19 |
马克斯°韦伯 1997, 经济与社会(上卷).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20 |
王列, 1994, 《国家的文化意识形态职能》, 《文史哲》 第6期。
|
21 |
T°帕森斯 2000, 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
22 |
Robert Grafstein, The Failure of Weber s Concept of Legitimacy, Journal of Politics, vol. 43, 1981.
|
23 |
David Beetham, The Legitimation of Power, London: Macmil-lan, 1991.
|
24 |
弗兰克°帕金 2000, 马克斯°韦伯.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
25 |
迈克尔°H°莱斯诺夫 2001, 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26 |
陈炳辉, 1998, 《试析哈贝马斯的重建性的合法性理论》, 《政治学研究》 第2期。
|
27 |
张康之, 2002, 《合法性的思维历程: 从韦伯到哈贝马斯》, 《教学与研究》 第3期。
|
28 |
哈贝马斯 2000, 合法化危机.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