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Vol. 49 ›› Issue (1): 99-104.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7.01.012
郑伟
ZHENG Wei
摘要:
从汉魏至宋元的汉语语音史文献中常常提到“五音”“五声”“宫商角徵羽”“五姓”等相关的名目,已有不少学者做过解释。“五音”在大多数文献中都用来指称声母的类别(“唇牙喉舌齿”),“宫商”之名也有类似的涵义。论文中指出,宋本《玉篇》后附《五音之图》的“五音”包含了10个代表字,每组2个,一共五组。其区分标准并非声母、声调,也不是介音或主元音,而是“韵”的语音性质,即主元音和韵尾搭配后的五种不同的口腔发音状态。另外,汉代以来的文献资料里将“五姓”与“宫商”相联系,也应该从这个角度来解释,而且历史上前后一致,很有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