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Vol. 41 ›› Issue (6): 66-72.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09.06.008

• 语言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言语主体”:语用学一个重要范畴的“日常语言”分析

胡范铸   

  • 出版日期:2009-11-30 发布日期:2009-11-30

  • Online:2009-11-30 Published:2009-11-30

摘要:

汉语语用学一向缺乏对基本范畴之间逻辑关系的专门讨论,由此,也就很难发现新的语用范畴。语用学应该是一种基于某个核心概念而逻辑展开的一系列范畴和命题的理论假设,其核心概念应该就是“言语行为”,任何言语行为都必有一定的“行为主体”,由此,“言语主体”同样应该成为语用学分析的一个基本范畴,并由此推导出得以解释一系列语用问题的范畴和命题。而“言语主体”不仅仅意味着“我”,也应包括“我”的对位“你”,还应包括“他”的存在;“言语主体”不仅有显性的还有隐性的;任何言语行为都是“叙述者”、“接受者”、“核查者”、“驱动者”的同时作用,即使“叙述”的本身,也已经蕴含了四种行为:自驱、自言、自听、自查;言语主体的分析参数至少包括:角色是否虚拟、是否代言、是否单一、是否冲突;“核查者”意识是现代言语行为与前现代言语行为的根本性区别,是“言语行为的现代性”的基本标志之一。同时,言语主体范畴也为语法分析提供了“角色语法”分析的可能。

关键词: 言语行为, 言语主体, 人称代词, 叙述者, 接受者, 核查者, 驱动者, 角色语法

Abstract:

汉语语用学一向缺乏对基本范畴之间逻辑关系的专门讨论,由此,也就很难发现新的语用范畴。语用学应该是一种基于某个核心概念而逻辑展开的一系列范畴和命题的理论假设,其核心概念应该就是“言语行为”,任何言语行为都必有一定的“行为主体”,由此,“言语主体”同样应该成为语用学分析的一个基本范畴,并由此推导出得以解释一系列语用问题的范畴和命题。而“言语主体”不仅仅意味着“我”,也应包括“我”的对位“你”,还应包括“他”的存在;“言语主体”不仅有显性的还有隐性的;任何言语行为都是“叙述者”、“接受者”、“核查者”、“驱动者”的同时作用,即使“叙述”的本身,也已经蕴含了四种行为:自驱、自言、自听、自查;言语主体的分析参数至少包括:角色是否虚拟、是否代言、是否单一、是否冲突;“核查者”意识是现代言语行为与前现代言语行为的根本性区别,是“言语行为的现代性”的基本标志之一。同时,言语主体范畴也为语法分析提供了“角色语法”分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