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淑良 1998, 中国旅游史.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
|
2 |
邵骥顺 1998, 中国旅游历史文化概论.上海: 三联书店.
|
3 |
章必功 1992, 中国旅游史.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
4 |
申葆嘉 1999, 旅游学原理.上海: 学林出版社.
|
5 |
谢彦君 1999, 旅游概论.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6 |
郑焱, 1999, 《旅游的定义与中国古代旅游的起源》,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4期。,65-70.
|
7 |
李天元 2000, 旅游学概论.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
8 |
陈愉秉, 2000, 《从西方经济史看旅游起源的若干问题》, 《旅游学刊》
|
9 |
田连波 1997, 旅游审美学.郑州: 河南大学出版社.
|
10 |
马克思 197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1 |
王若禹, 1990, 《澳大利亚土著人的生活》, 《百科知识》 第3期。,29.
|
12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 上册)[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
13 |
黑格尔 1961, 法哲学原理.北京: 商务印书馆.
|
14 |
列维·斯特劳斯 1987, 野性的思维.北京: 商务印书馆.
|
15 |
E·拉兹洛 1985, 用系统论的观点看世界.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6 |
奚又溥. 《徐霞客游记·序》.
|
17 |
马斯洛、 等. 1987, 人的潜能和价值.北京: 华夏出版社.
|
18 |
陈望衡, 2003, 《审美主体、哲学主体及艺术主体》, 《学术月刊》 第2期。,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