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伯重. 相似与相异:19世纪初期江南与荷兰经济史比较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6(5): 1-12. |
[2] |
沈国兵, 王译平. 美国供应链重塑与中国外贸产业链供应链韧性[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6(4): 155-177. |
[3] |
段礼乐. 新经济法律治理中的地方实验[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6(1): 101-112. |
[4] |
胡艳, 栗明钰, 唐睿. 数字经济与企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基于长三角的经验证据[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6(1): 146-160. |
[5] |
刘玉博, 张学良. 长江经济带局部城市收缩、发展分异与空间作用机理探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5(4): 129-143. |
[6] |
李湛, 刘波. 中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基本经济制度属性、逻辑关系与时代价值[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5(2): 133-145. |
[7] |
张一兵. 《资本论》雏形中的科学的劳动异化理论及其删除——马克思《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5(1): 1-19. |
[8] |
沈志华. 观察“冷战发生”的新视角——写在《经济漩涡:观察冷战发生的新视角》出版之前[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5(1): 53-60. |
[9] |
刘洪钟. 双循环视角下的东亚区域价值链发展与我国经济安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4(6): 112-123. |
[10] |
方显仓, 何康, 张卫峰. 结构性货币政策、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与利率传导效率[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4(6): 153-165. |
[11] |
张焮. 象牙塔外的中国学——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美国对华认知的重塑(1966—1972)[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4(5): 52-62. |
[12] |
陈本皓. 数码资本中零工经济的时空掠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4(3): 153-160. |
[13] |
姚毓春, 李冰. 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动能转换:逻辑、方向与路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4(3): 161-171. |
[14] |
胡艳, 陈雨琪, 李彦. 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4(1): 143-154. |
[15] |
张振华. “将国家带回来”与政治经济研究的转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3(6): 96-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