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时中. 论马基雅维利“政治难题”的当代变奏[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4(6): 46-56. |
[2] |
罗志田. 让“我”回归:从学术视角看陈寅恪的“独立精神”[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4(6): 57-66. |
[3] |
赵妍杰. 在“异端”之外:吴虞思想的诸多面相[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4(5): 44-51. |
[4] |
刘旭光. 悲伤,或者一种不以愉悦为目的的审美何以可能[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4(1): 15-26. |
[5] |
翟奎凤. 上下与方圆:早期天地观念的空间意象及其德性意义[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3(3): 59-66. |
[6] |
周保巍. 商业、自由与现代早期的国家治理——一种思想史的考察[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2(5): 17-33. |
[7] |
刘梁剑. 成性存存,自由之门——试论冯契对王夫之的哲学书写[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2(2): 26-33. |
[8] |
段江波. “悟”:一种中国传统道德哲学运思方式[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1(6): 51-59. |
[9] |
戴兆国, 韩旭.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资源与时代意义[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1(4): 55-61. |
[10] |
汤拥华. 面向残酷的文学:从施克莱到罗蒂[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1(3): 80-91. |
[11] |
陈少明. 儒学与自由——一个仍然有待商讨的问题[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1(2): 1-6. |
[12] |
吴根友, 张业康. 从“泛化”的哲学史观看唐诗中的“自由”观念[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1(2): 7-16. |
[13] |
唐玉, 高力克. 西方思想史上的两种公民观念[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1(1): 100-108. |
[14] |
汪行福. 以实践自由为核心的社会主义[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0(4): 1-9. |
[15] |
徐世腾. 基于“多米诺效应”的自由贸易协定扩张机制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0(4): 146-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