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小惠. 五四文学革命对章太炎文学语言观的继承与转化[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5(3): 61-73. |
[2] |
曹晓华. 马克思·奥雷尔作品的在华译介与五四“新女性”的兴起——由陈独秀译作《妇人观》引出的线索[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5(1): 114-123. |
[3] |
张旭鹏. “革命”的内涵与变形:一项全球思想史的考察[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4(4): 24-35. |
[4] |
[英]理查德·沃特莫尔. “启蒙终结”的观念[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4(4): 36-43. |
[5] |
丁晓强, 王琳. 论坚持自我革命的宝贵历史经验[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4(2): 20-28. |
[6] |
金雯. 启蒙与情感:18世纪思想与文学中的“人类科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4(1): 2-14. |
[7] |
孙青. 近代白话通史修撰中的体裁、语言与格式问题——吕思勉《白话本国史》的几个探索[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3(6): 12-22. |
[8] |
陈卫平. 冯契的哲学道路与毛泽东的哲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3(5): 9-17. |
[9] |
余南平. 全球数字经济价值链“轴心时代”的塑造与变革[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3(4): 124-135. |
[10] |
李天纲. 反思、退省和再启蒙——王元化先生的晚年之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2(6): 21-27. |
[11] |
黄艳红. 历史性体制转变的法国经验[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2(5): 43-52. |
[12] |
李志毓.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左派青年的困顿与探求(1927—1932)[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1(6): 60-69. |
[13] |
白永瑞. 连动的东亚与三一运动:持续学习的革命[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1(6): 80-90. |
[14] |
高力克. 进化的两面性:章太炎的进步论批判[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0(2): 89-95. |
[15] |
绪形康. 近代中国史上“文艺复兴”之梦的意涵[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49(4): 44-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