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Vol. 47 ›› Issue (5): 107-116.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5.05.011
李向平
LI Xiang-Ping
摘要: 什么是“信仰”,什么是“社会”?此乃当下使用最多的两大词汇,但它们却同时缺乏严格的社会学定义。“信仰”似与宗教有关,却更与现实权力、利益、个人身份及其对信仰模式的建构紧密相关;人们一旦谈及信仰或宗教信仰,似乎就嵌入了一个内涵多样的语境及其现实关系之中,最后构成了信仰方式的中国问题。而在与信仰方式紧密相关的层面,是否也存在着与国家对应甚至与市场独立的“社会”领域?在传统的“天下”家国体制、近现代的民族与革命、当代的国家与经济市场,各种资源与关系结构之间,人们对社会的理解也无最后结论。正是在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缺席的基础上,社会大众的信仰几乎成为一种现实利益的私我补偿,变异为一种私人化的信仰方式,这就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治理与信仰方式之间的深层分离,导致当下社会治理层面缺失了深厚而规范的道德资源。这是目前中国宗教——信仰社会学研究之最重大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