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英刚. 佛光下的朝廷:中古政治史的宗教面[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2(1): 47-57. |
[2] |
李利安. 民间佛教的学理诠释与中国佛教史的再认识[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1(6): 91-97. |
[3] |
程恭让. 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现代人间佛教及佛教传统再发明[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1(6): 98-106. |
[4] |
严耀中. 述论中国神话与小说里的婆罗门文化因子[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1(3): 115-124. |
[5] |
程恭让. 《善巧方便波罗蜜多经》中“善巧方便”概念思想之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0(2): 38-45. |
[6] |
王大伟. 唐代道宣与他的佛教感通世界[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0(2): 54-59. |
[7] |
方广锠. 谈《刘师礼文》的后代变种[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48(1): 19-30. |
[8] |
曹凌. 《净住子净行法门》的仪式研究——以道宣《统略法门》为中心[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48(1): 51-57. |
[9] |
冯天春. 论藏汉佛教修道次第之异同[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47(4): 122-128. |
[10] |
夏广兴,闫伟伟. 密教传持与宋代民间五色线习俗的形成与发展[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47(2): 69-74. |
[11] |
唐忠毛. 人间佛教发展过程中的世俗化问题辨析[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45(6): 107-115. |
[12] |
李海波. 佛教信仰及其死亡观念的当代意义[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45(5): 52-56. |
[13] |
洪修平,韩凤鸣. 佛教中国化与三教关系论衡[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45(2): 14-21. |
[14] |
唐忠毛. 居士佛教的近代转型及其社会学意义
——以民国上海居士佛教为例[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4(5): 114-123. |
[15] |
姚卫群. 奥义书中的“解脱”与佛教的“涅槃”[J].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4(1): 123-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