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戴觅、徐建炜、施炳展, 2013, 《人民币汇率冲击与制造业就业——来自企业数据的经验证据》, 《管理世界》第11期.
|
2 |
方明月、孙鲲鹏, 2019, 《国企混合所有制能治疗僵尸企业吗?——一个混合所有制类啄序逻辑》, 《金融研究》第1期.
|
3 |
郭树龙、刘文彬, 2017, 《房价上涨对企业规模分布的影响研究》, 《财经研究》第11期.
|
4 |
胡草、范红忠, 2017, 《高房价抑制新企业进入了吗?——来自于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
5 |
黄少卿、陈彦, 2017, 《中国僵尸企业的分布特征与分类处置》, 《中国工业经济》第3期.
|
6 |
蒋灵多、陆毅、陈勇兵, 2018, 《市场机制是否有利于僵尸企业处置: 以外资管制放松为例》, 《世界经济》第9期.
|
7 |
刘建江、罗双成, 2018, 《房价上涨、要素流动与制造业升级》, 《当代经济科学》第6期.
|
8 |
刘砾丹、孟维站、刘力臻, 2021, 《融资约束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性对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 《宏观经济研究》第2期.
|
9 |
刘莉亚、刘冲、陈垠帆、周峰、李明辉, 2019, 《僵尸企业与货币政策降杠杆》, 《经济研究》第9期.
|
10 |
罗来军、蒋承、王亚章, 2016, 《融资歧视、市场扭曲与利润迷失——兼议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经济研究》第4期.
|
11 |
聂辉华、江艇、张雨潇、方明月, 2016, 《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现状、原因和对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2 |
宋建波、苏子豪、王德宏, 2019, 《政府补助、投融资约束与企业僵尸化》, 《财贸经济》第4期.
|
13 |
谭语嫣、谭之博、黄益平、胡永泰, 2017, 《僵尸企业的投资挤出效应: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 《经济研究》第5期.
|
14 |
佟家栋、刘竹青, 2018, 《房价上涨、建筑业扩张与中国制造业的用工问题》, 《经济研究》第7期.
|
15 |
王芳、姚玲珍, 2018, 《高房价会抑制私营企业的投资规模吗?》, 《财经研究》第8期.
|
16 |
王韧、马红旗, 2019, 《信贷资源错配与僵尸企业贷款》, 《财经科学》第2期.
|
17 |
王万珺、刘小玄, 2018, 《为什么僵尸企业能够长期生存》, 《中国工业经济》第10期.
|
18 |
王文春、荣昭, 2014, 《房价上涨对工业企业创新的抑制影响研究》, 《经济学(季刊)》第2期.
|
19 |
王先柱、屠纪清、胡根华, 2020, 《“船大好挡浪, 浪大造大船”——基于货币政策影响房地产企业资本结构的视角》, 《经济科学》第2期.
|
20 |
王先柱、吴蕾, 2019, 《土地财政、房价上涨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的分析》, 《经济问题探索》第3期.
|
21 |
肖兴志、黄振国, 2019, 《僵尸企业如何阻碍产业发展: 基于异质性视角的机理分析》, 《世界经济》第2期.
|
22 |
徐展、孟庆斌、盛思思, 2019, 《房价波动、资金重配与企业投资结构调整》, 《财经研究》第12期.
|
23 |
杨汝岱, 2015, 《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经济研究》第2期.
|
24 |
余典范、孙好雨、许锐翔, 2020, 《去产能、生产率与中国式“僵尸企业”复活——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 《财经研究》第7期.
|
25 |
余泳泽、李启航, 2019, 《城市房价与全要素生产率: “挤出效应”与“筛选效应”》, 《财贸经济》第1期.
|
26 |
余泳泽、张少辉, 2017, 《城市房价、限购政策与技术创新》, 《中国工业经济》第6期.
|
27 |
张杰、郑文平、翟福昕, 2016, 《融资约束影响企业资本劳动比吗?——中国的经验证据》, 《经济学(季刊)》第3期.
|
28 |
张璇、李金洋, 2019, 《僵尸企业、退出行为和资源错配——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 《经济学动态》第3期.
|
29 |
钟腾、汪昌云、祝继高, 2020, 《房地产抵押价值、高管公职经历与资源重配——基于公司层面的经验证据》, 《经济学(季刊)》第3期.
|
30 |
诸竹君、黄先海、王煌, 2019, 《僵尸企业如何影响企业加成率——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 《财贸经济》第6期.
|
31 |
卓越、王玉喜, 2019, 《僵尸企业识别标准的中国适用性检验与修正——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分析》, 《经济评论》第3期.
|
32 |
Angrist, J. D. and Guryan, J. , 2008, “Does Teacher Testing Raise Teacher Quality?——Evidence from State 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s”,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Vol. 27, No. 5.
|
33 |
Brandt, L. , Biesebroeck, J. V. and Zhang, Y. , 2014, “Challenges of Working with the Chinese NBS Firm-Level Data”,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 30.
|
34 |
Caballero, R. J. , Hoshi, T. and Kashyap, A. K. , 2008, “Zombie Lending and Depressed Restructuring in Japa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98, No. 5.
|
35 |
Chaney, T. , Sraer, D. and Thesmar, D. , 2012, “The Collateral Channel: How Real Estate Shocks Affect Corporate Invest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102, No. 6.
|
36 |
Fukuda, S. I. and Nakamura, J. I. , 2011, “Why did ‘Zombie’ Firms Recover in Japan?”World Economy, Vol. 34, No. 7.
|
37 |
Hadlock, C. J. and Pierce, J. R. , 2010, “New Evidence on Measuring Financial Constraints: Moving beyond the KZ Index”,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Vol. 23, No. 5.
|
38 |
Hoshi, T. , 2010, “Economics of the Living Dead”, Japanese Economic Review, Vol. 57, No. 7.
|
39 |
Hoshi, T. and Kim, Y. , 2012, “Macroprudential Policy and Zombie Lending in Korea”, Working Paper.
|
40 |
Li, S. and Gao, N. , 2018, “Housing Price and Enterprise Financing: Does Mortgage Effect Exist?”China Finance Review International, Vol. 9, No. 9.
|
41 |
Peek, J. and Rosengren, E. S. , 2005, “Unnatural Selection: Perverse Incentives and the Misallocation of Credit in Japa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95, No.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