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5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11-15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对话大师
    旧史学的殿军,新史学的开山——略论吕思勉先生的史学
    张耕华
    2021 (6):  1-2. 
    摘要 ( 259 )   HTML ( 1342 )   PDF(420KB) ( 1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魏成文法与司法实践的关系
    严耀中
    2021 (6):  3-11.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1.06.001
    摘要 ( 324 )   HTML ( 1063 )   PDF(822KB) ( 178 )  

    对魏晋南北朝制度进行过全面而系统研究的史家,当首推吕思勉先生,其论著有关北魏法制之内容也颇多发人深思之处。北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在鲜卑传统习惯法和由汉字写成的刑律之间在司法实践上产生过很多问题。对于由此形成各种矛盾的解决过程是与鲜卑族的汉化纠缠在一起的,所以北魏当局的处理过程也包涵着很深的政治智慧,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代白话通史修撰中的体裁、语言与格式问题——吕思勉《白话本国史》的几个探索
    孙青
    2021 (6):  12-22.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1.06.002
    摘要 ( 346 )   HTML ( 894 )   PDF(972KB) ( 677 )  

    在中国近代新史学与语体文兴起的脉络中,“白话修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变革取向。近代白话通史的修撰,大体上沿着宋代以来的口语说史与近代新书面语(语体文)创制两个方向前行。1922年完稿的吕思勉著《白话本国史》在白话通史的体裁、语言与格式等修史形式问题上作了有意识的探索,与此前二十多年间的近代白话演史多有区格。作为中国20世纪文学革命与新史学革命的“事中人”,吕思勉始终实践在重建书面语与新通史的第一线,却又与文学革命及史学革命皆保持着相当冷静的距离。他并没有陷于文?白及述?著二元对立的框架内,而是以更为整体的视野去考虑国文、国史的重建问题。他对于“白话文”的追求在于既取其“浅”与宽,又希望保留它与原始史籍的“精神”纽带。其实践方向是包括史钞体裁、新国语文体与新征引格式在内的整体化方案,以求重建近代中国叙史(尤其是通史)的新书面形式。这种探索在当时中西新旧逐渐对立的时代语境中是颇为独特与深刻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吕思勉的历史写作实践及其嬗变——以中国婚姻史的撰著为例
    金方廷
    2021 (6):  23-31.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1.06.003
    摘要 ( 352 )   HTML ( 211 )   PDF(770KB) ( 326 )  

    吕思勉先生曾在20世纪20—40年代多次发表中国婚姻史研究的论著,且前后进行了多次的修订和改写。在吕思勉的史学架构中,中国婚姻史研究被置于相当特殊的位置,而婚姻史研究又极为典型地反映了吕先生的治史方法。作为近代史学范式转变时期的重要案例,通过考察吕思勉先生撰写、修改中国婚姻史的具体情况,便能揭示出对同一专题的“时时改写”,不仅反映了史家对自身学术观点的发展和修正,更体现着近代学者以新思想、新观念来“再造已往”的复杂历史书写实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学研究
    实践哲学与实践理论
    郑永流, 陈鲁夏
    2021 (6):  32-43.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1.06.004
    摘要 ( 419 )   HTML ( 48 )   PDF(799KB) ( 866 )  

    虽然实践哲学和实践理论都共享着“实践”一词,但是学界鲜有系统探究两者关系之作。西方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实践哲学,实践哲学在黑格尔之后出现了传统与现代之分。在对于实践要素的理解上,现代实践哲学表现出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亲缘性。实践理论直接继承并发展着现代实践哲学,而其与传统实践哲学的关系则是间接的、以现代实践哲学为中介发生的。实践理论在基本哲学立场、二元论问题、实践规范性以及实践之未来维度等方面将现代实践哲学的基本立场拓展到社会学、人类学、文化理论、语言学、科学哲学,甚至女性主义、组织研究、消费研究等领域中,从而为理解各种鲜活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具体学科式的说明。现代实践哲学与实践理论在未来也许会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何种品质堪称美德?——论赫斯特豪斯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标准理论
    李义天
    2021 (6):  44-52.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1.06.005
    摘要 ( 556 )   HTML ( 53 )   PDF(706KB) ( 388 )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是当代美德伦理学的主要范式之一。它不仅需要在清理和批判现代道德哲学的基础上建构自身的行动理论与动机理论,更需要树立美德的概念标准,回答“何种品质堪称美德”。作为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代表,赫斯特豪斯对此设定了相互联系的三个命题:(1)美德有利于其拥有者;(2)美德使其拥有者成为好的人;(3)上述两种特征彼此关联。赫斯特豪斯通过将命题(1)界定为大概率的建议,将命题(2)内置于伦理自然主义的视野,将命题(3)奠基于亚里士多德的人性理论,不仅回应了既有挑战,而且为其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美德标准理论提供了相应的论证与辩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德焦虑的伦理疗愈——基于伦理与道德关系的视角
    王艳
    2021 (6):  53-59.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1.06.006
    摘要 ( 457 )   HTML ( 48 )   PDF(633KB) ( 300 )  

    作为一种痛苦之情,道德焦虑产生于人不能应对的特殊境遇之中,是人对道德的不确定性或不确定性的道德的直观体验和当下反应。基于不确定性对象的区分,道德焦虑内涵规范性焦虑(生存焦虑)、信念性焦虑(存在焦虑)两种不同的层次。从不确定性的终极指向来说,道德焦虑是以道德方式对人的自由或自我受限的伦理处境的一种揭示。反溯人之关系性存在的事实及价值性存在的应当,在群己物我的关系连结中重思人的境况、重塑人的形象,是伦理为道德焦虑开出的疗愈之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学研究
    《秦风·无衣》篇诗句的句法语义及其他——对一种以并联法为重要造句手段的动词型语言的个案分析
    胡建华
    2021 (6):  60-76.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1.06.007
    摘要 ( 1007 )   HTML ( 50 )   PDF(969KB) ( 523 )  

    从新描写主义的视角分析《诗·秦风·无衣》,就是要以“解剖麻雀”之法对该诗篇所涉及的句法语义等诸多问题做细颗粒度的微观刻画、描写与分析。通过对该诗篇的研究,发现与现代汉语相比,上古汉语更有资格称得上是一种动词型语言。一些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感会确凿无疑被理解为名词或介词或副词的词,在《诗经》所代表的上古汉语中其实是动词。除此之外,上古汉语还是一个以并联(Conjoin)法为重要造句手段的语言,一些按照现代汉语语感会理解为连动或主从结构(包括动结式)的结构,在上古汉语中很可能是动词并联结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语言学理论的追溯
    李葆嘉
    2021 (6):  77-95.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1.06.008
    摘要 ( 321 )   HTML ( 40 )   PDF(1119KB) ( 1454 )  

    纵观西方语义学史,其研究旨趣可概括为历史取向、心理取向和语境取向,即19世纪的西方语义学已先后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交叉。如今奉为当代语言学的一些“新理论”—心理性、主观性、社会性、形式和功能、静态和动态、语境和情境、隐喻和转喻、意义域或原型理论等,皆植根于往昔论著之中。20世纪的三种形式主义思潮,导致西方人本语言观形成三道裂隙,从20世纪60年代始,当代西方语言研究中才出现了向传统人本语言观的回归。基于德、法、英、俄诸语数十种早期语言学原著,可以追溯这些“新理论”的渊源,以推进语言学思想史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学研究
    “将国家带回来”与政治经济研究的转型
    张振华
    2021 (6):  96-106.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1.06.009
    摘要 ( 245 )   HTML ( 41 )   PDF(697KB) ( 509 )  

    国家是现代政治生活的核心,也是政治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随着“将国家带回来”的浪潮兴起,以社会为中心解读国家的做法受到挑战,国家自主性和国家能力等概念日益流行,它对包括政治经济学在内的众多理论体系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国家主体地位的获得改变了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关于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分工逻辑,制度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强调。“发展型国家”是从国家主义视角解读东亚奇迹时形成的主要理论成果,它取代自由主义成为解读东亚政治经济的主导范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文化研究
    流行病的回归与全球−地方健康问题的政治学研究
    [美]卡维塔
    2021 (6):  107-115.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1.06.010
    摘要 ( 253 )   HTML ( 39 )   PDF(769KB) ( 151 )  

    流行病的爆发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常常会引发地方和全球连锁反应。重温1994年印度苏拉特的鼠疫案例,可以了解全球、印度政府和地方邦政府在公共卫生和政治权威各个交叉层面上的相互影响,以及各自表达的特定的政治关切、社会焦虑和当务之急。疫情期间全球和地方层面出现了相互重叠的多层叙事,说明公共卫生及其政治学存在多个同心圆,我们必须分析它们之间的交集,厘清不同的观念和反应,以应对、解决与疫情命名、公共卫生和政治影响相关的复杂挑战。苏拉特疫情为WHO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使其能够采取更具干预性的战略,为建立全球性的疾病监测网络、加强各国在公共卫生治理方面的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点,而持续紧张的区域局势和不同国家的关注点影响了各方在疫情认知问题上的政治博弈。苏拉特瘟疫和围绕它的争议说明有必要把全球卫生列为一个既具综合性、又有专业性,需从整体上来把握的优先事项,而不是简单理解为国际、国家和地方等不同层级之间的利益博弈。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建构在当今不断变化的全球政治生态下的公共健康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到人及其体验——探索一种政治经济过程和社会功能之外的朝圣研究进路
    黄剑波, 郑絮文
    2021 (6):  116-126.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1.06.011
    摘要 ( 319 )   HTML ( 36 )   PDF(807KB) ( 325 )  

    朝圣研究在西方学界兴起已有几十年的时间,研究成果颇丰。在已有的朝圣研究中,有两类研究进路得到较多的采纳,一是考察朝圣制度的生成,注重政治经济过程对朝圣体系的建构作用;二是关注朝圣带来的各类社会性后果,倾向于功能性地看待朝圣。以上海佘山天主教朝圣为例来尝试探讨一种以体验为中心的朝圣研究进路,可以在政治经济学和功能视角之外以一种“内部”的视角来看待朝圣行为。这一视角聚焦在凝结了全部的社会、文化、历史的“人”身上,具体落实在朝圣者的体验上。通过朝圣者体验的角度,期待能够更深入地呈现朝圣本身的样貌,由此达成对于朝圣更为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哥伦比亚大学“纸神专藏”中的娘娘纸马研究
    李明洁
    2021 (6):  127-134.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1.06.012
    摘要 ( 821 )   HTML ( 37 )   PDF(738KB) ( 137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的“纸神专藏”,内有同一历史时段相对齐整的“娘娘纸马”一整套。以这套纸质祭祀仪式用品为纲,参照该时期相关文献,可以复原1930年代北京地区生育风俗的概貌。这些纸马作为民国初期民众生育仪式的标记物,为检视当年日常生活中依然繁盛的相关民间信仰活动提供了可依凭的证据链;凭借阐释分工明确、等级井然的娘娘纸马系统,生育知识、家族观念、邻里社区等等旧有的地方性知识被揭示出来,有力地证明了在特定历史时期中民间信仰与日常生活的互嵌和同构关系。纸马的价值,宜在作为与风俗紧密相关的文化传统之“辅助记忆物”的维度上,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实践场域中社会工作知识样态研究
    安秋玲
    2021 (6):  135-142.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1.06.013
    摘要 ( 314 )   HTML ( 40 )   PDF(656KB) ( 339 )  

    建构我国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已成当前学界共识,而如何建构继而成为学界一直讨论的热点。本研究基于后现代知识观背景下实践性知识视角,在本土化研究脉络中强调基于实践的本土社会工作知识生成。通过聚焦一线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可以总结呈现出当前在我国实践场域中存在的四种知识样态:叙事知识、隐喻知识、身体知识、概念知识。这些不同样态的知识是社会工作者实践智慧和实践性知识的反映,是我国自主社会工作知识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实践场域内社会工作知识样态的归纳与研究为我国自主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建构奠定了实证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后开发时代中国房地产业特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永岳, 胡金星
    2021 (6):  143-151.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1.06.014
    摘要 ( 483 )   HTML ( 57 )   PDF(866KB) ( 546 )  

    2021年是“两个百年目标”的交汇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中国房地产业进入后开发时代,其核心标志是土地购置面积和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已达到最高区间。后开发时代房地产业发展呈现出新的重要特征,包括存量房交易渐成市场交易的主体、由提供“有形产品”与获取“资本利得”的盈利模式向提供“无形服务”与获取“以现金流收益”为主转变、业态创新与房地产产业链更加充实丰富等。后开发时代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依然存在,在新的环境下政府要优化与完善调控政策,房地产企业要科学决策与创新推进等,以更好地促进房地产业高质量持续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存”还是“毁灭”:房价上涨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
    王先柱, 乔贝
    2021 (6):  152-164.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1.06.015
    摘要 ( 351 )   HTML ( 43 )   PDF(771KB) ( 551 )  

    房价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是学术界争议的热点问题。基于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与70个大中城市宏观经济数据的匹配样本,深入探讨房价上涨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其结果显示:在房价上涨的外部冲击下,企业的融资约束发生显著改变,进而对僵尸企业的形成产生显著的抑制效果。从企业性质差异来看,房价上涨对负债程度不同和是否涉房企业僵尸化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房价上涨能够更显著地降低涉房企业和负债率较低的企业僵尸化概率。进一步来看,房价上涨会刺激僵尸企业表现出“由僵复活”的生存特征,这主要是通过缓解僵尸企业融资约束的渠道来实现的。以上研究为房价上涨背景下僵尸企业的形成特征及其“由僵复活”提供了可能的解释;同时也表明,从长远来看,企业仍需通过提升自身竞争力来获取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视角下的房价波动: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张方
    2021 (6):  165-176.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21.06.016
    摘要 ( 415 )   HTML ( 47 )   PDF(835KB) ( 341 )  

    近年来,为了应对房价过快上涨,我国政府频繁出台各类宏观经济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由此带来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断冲击着我国房地产市场。因此,明确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房价的影响,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利用2006年1月至2021年3月长江经济带及其三大城市群25个城市的数据,对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房价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其结论是:面板协整检验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新房价格和二手房价格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较之二手房价格,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新房价格的因果关系更为显著;尽管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房价波动没有直接的显著影响,但条件收敛结果表明其对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的收敛性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应重视经济政策变动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在合理预期内“因地制宜,因城施策”,针对新房和二手房市场制定差别化的调控政策;同时,可利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出效应对区域房价进行系统性调控,从而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区域协同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