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3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4-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现代性观念的谱系
    议会思想之进入中国
    张朋园
    2004 (6):  1-19.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04.06.001
    摘要 ( 1088 )   HTML ( 4 )  

    近代史上, 中国在190 9年、1912年、1917年、194 8年分别举行了四次议会选举, 这是议会思想进入中国的结果。介绍议会思想的人物, 大约可分为三类: 政府官员、西方传教士、功名绅士。这些知识分子对西方议会政治的认识, 大约分为四个时期: 从184 0— 1870年30年间是知识性的介绍, 只是一些初步的了解, 并无袭用的观念。1871— 1895年这2 5年间, 士人视议会有“君民一体”, “下情上达”的功能, 可以团结人心, 众志成城, 已含有价值观念。1895— 190 4年这10年间, 民权说代起, 强调议会是人民权力表现的场所, “不出代议士不纳税”的观念取代“君民一体”而风行。190 5年以后, 议会思想根植国内, 人民要求付诸实现, 因此有清政府之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不仅深入议会理论, 同时考求实施的技术, 至此中国进入锣密鼓紧的实行时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性展开过程中的中国基督教*
    张晓林
    2004 (6):  20-26.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04.06.002
    摘要 ( 1332 )   HTML ( 2 )  

    自明末清初以来, 基督教就伴随着中国社会走向现代的进程, 天主教的学术传教路线, 新教的文化教育事业及参与变法的理论和实践, 甚至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农民运动, 都表现出基督教与中国现代化的精神关联。2 0世纪初期, 在中国现代性意识演化过程的各阶段, 诸如新文化运动, 宗教大讨论, 非基运动, 救亡运动等, 基督教均紧扣时代主题, 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现代性意识中的社会范畴及其公理意识形态
    陈赟
    2004 (6):  27-34.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04.06.003
    摘要 ( 1162 )   HTML ( 4 )  

    社会观念的确立是现代性意识的重要一环, 在现代中国, 社会范畴是在民族国家话语之后知识界的又一个偶像寄托, 而它的世界观依据则是现代的公理观。以公众意见的面目出现的公理是社会自身的意识形态, 它将集体性的欲望合法化, 并将个人的自我确证引向对社会中的他者的依赖中。由此, 现代中国的社会范畴及其公理观念是在与个人的紧张中显示其性格的, 因而对它的批判, 构成了中国现代性意识的又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人观转型: 中国现代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刘晓虹
    2004 (6):  35-41,93.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04.06.004
    摘要 ( 1162 )   HTML ( 3 )  

    个人的独立、自由和权利诸观念在思想文化世界中的确立, 是现代性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也是西方近代以来启蒙话语所环绕的中心问题之一。中国近代以来, 要求突破传统桎梏对人的束缚的个性解放意识和以个体自强而求国家富强的救亡意识, 促使现代个人观在知识精英的思想世界中初步形成, 其内容主要体现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 其一是基于人道主义思想要求个人的个性解放, 肯定个人的价值, 追求个人的人格自主和人格平等; 其二是基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要求个人的政治自由和民主权利。中国近代个人观转型的实质, 是要求变传统的臣民为近代的国民, 使个人从道德义务的主体变为现代社会的法权主体。从哲学层面上看, 也就是要确立个体的主体地位, 实现个体主体性的解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极个性与积极个性*——分析五四主流思想家个性观的一个新视角
    顾红亮
    2004 (6):  42-47.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04.06.005
    摘要 ( 1197 )   HTML ( 3 )  

    个性观念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五四主流思想家的主导话语, 是一个重要的现代性观念。可以从消极和积极两个维度理解五四时期的个性观。消极个性指对宗法性和奴隶性的反抗, 积极个性与认识论上的理性主义、伦理学上的功利主义等有密切关联。五四时期的个性观从一个侧面反映现代性意识的发育历程。五四主流思想家注意到消极个性与积极个性的多重内涵与意义, 表明中国知识分子对现代性理解的深化。同时, 个性观上的局限也表明中国现代性意识发展的曲折性与困难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性视野中的知识与学术
    典籍分类与近代中国知识系统之演化
    左玉河
    2004 (6):  48-59,117-118.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04.06.006
    摘要 ( 1010 )   HTML ( 4 )  

    清末民初, 中国典籍分类法突破“四部”分类框架后, 逐渐形成了“新旧并行”局面, 并随着杜威十进法的引入, 转向西方近代图书分类法。由于典籍分类与知识系统之分类密切相关, 故典籍分类之演变, 不仅仅是改变典籍分类法之简单问题, 而且是中国传统知识系统向西方近代知识系统转变之重大问题, 是中国知识系统在晚清时期重建之重要体现。所以, 以杜威十进分类法替代四部分类法之过程, 既是将四部分类体系下之典籍拆散, 归并到十进分类体系的各种学科门类中之过程, 也是将“四部”知识系统整合到西方近代知识系统中的过程。正是在典籍分类法之此消彼长的演进过程中, “四部之学”逐渐被分解、消融、整合到以学科为骨干的近代新知识系统之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学术之现代性及其历史境遇——以王国维的戏曲研究为例
    何予明
    2004 (6):  60-70.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04.06.007
    摘要 ( 1229 )   HTML ( 5 )  

    清末民初, 王国维不断地尝试在新的学术交流条件下与世界进行对话、并致力于一种“世界学术”的建设; 但同时, 域外的学术界却在寻找一种中国本土的声音和学术权威, 从而最终成就了中国现代戏曲的开创之作———《宋元戏曲史》。考察王国维戏曲研究的历史境遇, 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现代学术机制的转变, 并进而反思“现代史观”和“民族主义”等现代学术史中的常见命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民俗学视野下“民间”的流变
    毛巧晖, 刘颖, 陈勤建
    2004 (6):  71-77.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04.06.008
    摘要 ( 1129 )   HTML ( 2 )  

    “民间”是民俗学的关键名词, 2 0世纪“民间”理念随着民俗学学科的发展不断变化, 这个变化中潜藏着知识分子对待民间的立场问题。而且在不同时期, 由于具体背景的差异, “民间”内涵也有区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认识论与现代性关系之探讨
    郁振华
    2004 (6):  78-85.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04.06.009
    摘要 ( 1152 )   HTML ( 3 )  

    认识论和现代性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层的、内在的关联。这个论题起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17世纪的科学革命是作为第一哲学的认识论兴起的现代性背景; 2、与古代认识论相比较, 作为第一哲学的认识论体现了哲学自身的现代性; 3、笛卡儿以来的认识论传统和西方现代文化的一些核心观念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支持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现代逻辑的规范性及其问题
    晋荣东
    2004 (6):  86-93.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04.06.010
    摘要 ( 1088 )   HTML ( 5 )  

    现代逻辑的规范性以有效性标准为效力之源, 但该标准不仅在评估自然语言论证方面缺乏效力, 而且在处理与生活世界相关的诸论题方面, 其所预设的题材中立性、形式化理想、封闭世界假定以及逻辑一元论也存在不少理论上的困难。因此, 现代逻辑对于现代性的建构和批判将难以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现代性与知识分子
    乌托邦的“否定辩证法”——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知识分子运动的考察与反省
    胡伟希
    2004 (6):  94-102.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04.06.011
    摘要 ( 1085 )   HTML ( 3 )  

    乌托邦型公共知识分子的出场与大步登上历史舞台, 是2 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历史的奇观: 它开始是乌托邦观念的制造者与提供者, 而后来成为意识形态的发言人与辩护者。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从乌托邦话语到意识形态话语的转变, 意味着中国人文知识分子“谱系”的断裂。历史上, 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曾是社会终极价值与意义的维护者与阐释者。今天, 中国现代人文知识分子应当重建与历史的联系, 在价值承担上向传统回归。这要求它实现三种转变: 1.从启蒙心态到教化心态的转变; 2.从“中心—边缘”意识到“守望”意识的转变; 3.从政治权力取向到社会公共领域取向的转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底层婚姻: 在“现代”和“封建”之间*
    刘旭
    2004 (6):  103-108.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04.06.012
    摘要 ( 1395 )   HTML ( 3 )  

    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逐渐享有“现代”婚姻, 从婚内的重情到重性再到婚外恋, 这似乎是一种进步。与此相反, 底层的部分人们却仍然进行着换亲、买卖婚姻之类的“封建”婚姻, 他们似乎是“落后”的和不“道德”的。但是, 从底层的生存状态来看, 他们常常只能领有“封建”婚姻, 他们道德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生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粗话裤子上的政治——国际广告资本与当代中国消费意识形态的建构
    雷启立
    2004 (6):  109-115.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04.06.013
    摘要 ( 1208 )   HTML ( 3 )  

    通过对可口可乐公司选择伏明霞为产品形象代言人曲折过程的分析, 再现国际广告资本如何消费人们记忆中的民族国家观念, 参与当代中国消费意识形态建构的过程, 可以看到: 消费意识形态已经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形成霸权, 深刻地操控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值得人们警惕和追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