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4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7-03-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稿
    辛亥光复各省的防奸锄奸——以沪军都督府为中心
    桑兵
    2017 (2):  1-16.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7.02.001
    摘要 ( 709 )   HTML ( 274 )   PDF(3501KB) ( 1093 )  

    辛亥各省光复,防奸锄奸成为重要任务。由于坊间传闻、媒体报道以及别有用心者的攻诋,加上汉奸罪是政治而非法律术语,使得锄奸范围事实上大为缩小,汉奸问题却看似乱象纷呈。实则以沪军都督府为代表的各省军政权和南京临时政府,都力求在确保政权稳固和树立文明形象之间取得平衡,分设了侦缉和执法机构,相互制约,严格掌控汉奸的指认及处置,有效地防止了滥捕乱杀。而政坛变幻波谲云诡,昔日的汉奸不断转身成为共和的元勋,判断汉奸的尺度差异,不但造成各地光复政权之间的裂痕,而且使得领袖与基层出现严重分歧,考验着革命党的政治伦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启蒙与现代性(笔谈)
    拓宽启蒙运动研究的视角
    李宏图
    2017 (2):  17-21.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7.02.002
    摘要 ( 213 )   HTML ( 9 )   PDF(572KB) ( 1146 )  
    如何实现现代化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而启蒙则是现代化的前提准备和开端,如何理解和评价启蒙的意义与限度就成了理解现代性的关键。在最早实现现代化的西方社会,法国、德国、意大利以及苏格兰等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启蒙运动的洗礼。在西方,启蒙最早意味着人运用自身的理性能力从宗教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它确立了理性在人间的至高原则。理性地自我批判,对理性的公开运用,自由而正义的法治秩序,是启蒙哲学(运动)永不过时的遗产。在中国,西方启蒙思想则是推进中国现代性成长的重要思想资源,以及建构我们自身观念的重要来源。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社会在宗教信仰方式和社会政治秩序的处理上就留下了西方启蒙话语的烙印。而在学理上,中国学界对西方启蒙运动的研究还很不全面,亟待从空间性、思想史以及社会文化等维度进行研究拓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德国启蒙哲学永不过时的三大遗产
    邓安庆
    2017 (2):  21-26. 
    摘要 ( 120 )   HTML ( 5 )   PDF(417KB) ( 5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仰方式”与中国人的“秩序情结”
    李向平
    2017 (2):  26-30. 
    摘要 ( 110 )   HTML ( 7 )   PDF(480KB) ( 7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启蒙的风险——现代性的辩证法及其延展
    潘斌
    2017 (2):  30-34. 
    摘要 ( 167 )   HTML ( 3 )   PDF(485KB) ( 8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宗教人类学研究
    禅林抑或武林——福建“南少林寺”叠合记忆探微
    陈进国
    2017 (2):  35-47.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7.02.003
    摘要 ( 249 )   HTML ( 6 )   PDF(2855KB) ( 875 )  
    近几十年来,关于福建"南少林寺"寺址真伪的争辩一直不断,多地区卷入所谓南少林文化遗产资源的利益争夺。这些争议的背后涉及我们如何处理不断被叠加或减损的社会历史记忆和地方历史重构。追溯福建"少林寺"(禅林)与"南少林"(武林)的叠合记忆过程,有助于我们理性地反思福建少林文化记忆背后的国族想象与悲情史观。从永春《临济正传三十四世寿圣兴国禅寺铁山卓天二和尚合藏塔自铭》楔入,可以揭橥作为复数的"福建少林寺"之"灯传黄蘖"的历史记忆何以被地方有意无意地淡化,以及作为"武林传奇"之"福建南少林"所积淀的"抗倭""反清"的悲情情结,何以被反复的强化,并被变现为当代的"历史真实"。当代"南少林寺"概念的话语构建说明,"叠合记忆"其实是社会记忆、集体记忆、历史记忆的一种固有的表现形态。社会记忆在借用各种"社会文本"如历史文献、神话传说、行为仪式、信仰知识、艺术谱系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文化景观等形式进行传递、保存、建构的过程中,会对不同的记忆传统(个体或群体的记忆、历史或地方的记忆)进行连续、有机的刻写、合成(包括选择性忘却、强化某些要素)、从而叠合为新的社会记忆,并作为建构不同等级的社会认同、文化认同、族群认同、地方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宗教变迁与华人社会——世俗化、宗教化、理性化与躯体化
    魏乐博
    2017 (2):  48-55.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7.02.004
    摘要 ( 401 )   HTML ( 2 )   PDF(1411KB) ( 1096 )  

    20世纪的宗教变迁带来了一些影响全球社会生活并在今天持续产生重要作用的新发展,这其中最重要的四个趋势就是世俗化、宗教化、理性化与躯体化。这些发展趋势也影响了华人社会,通过考察两个相当不同的华人地区——中国江苏和中国台湾,我们可以看出这两地在全球化宗教变迁中的差异性与共同性。通过观察与研究可以看出,两地的相似性显示出在不同政治背景下,两地共享的文化传统和共同受到的全球影响的相对重要。与此同时,一些明显的差异性也在两地宗教生态上表现出来,尤其重点表现在地方寺庙崇奉状况,以及佛教和基督教发展的各自特点方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滇西藏区地方社会中的天主教——作为分类体系的宗教与村落生活“秩序”的践行
    胡梦茵, 黄剑波
    2017 (2):  56-65.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7.02.005
    摘要 ( 219 )   HTML ( 3 )   PDF(1762KB) ( 752 )  

    通过对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茨中村的天主教的人类学观察,可以理解当地天主教在村落中的存在,以及其与藏传佛教的关系。天主教和藏传佛教一起,不仅仅是以"宗教"的身份存在于村落中,更是一整套生活实践规则。两者一起组成一组二元对立的概念,成为村落内部社会分类的标准,并且形成一套新的秩序,保证了村落公共生活层面的稳定有序。宗教的社会分类系统,以及关于村落起源的历史叙事,共同揭示出一种对于异质化社会的整合过程,并且保证了完整的村落成为公共性事务中的"主体"存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古代史研究
    汉晋南朝太子中庶子的演化与东宫门下机构的形成
    刘雅君
    2017 (2):  66-72.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7.02.006
    摘要 ( 213 )   HTML ( 2 )   PDF(1569KB) ( 909 )  
    汉晋南朝东宫侍从官体系中,太子中庶子一直为最高官阶。《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未载中庶子为脱漏之故。西汉宣、元、成帝时代,中庶子由太子私属演变为职官,为"亲近之职","职如侍中"。晋太子中庶子"受命于天朝"的性质更加清晰,其对太子的谏诤权力更被强化。中庶子"总管门下",官署称"坊",具备"侍从左右,傧相威仪"、"尽规献纳"、"奏事文书皆典综之"三种职权。尤其是围绕着典综奏事文书,一方面东宫门下出现机构分化,设置门下通事守舍人、通事舍人等职,另一方面中庶子职权延展出对东宫官僚的监察权。刘宋时太子中庶子由左、右卫将军兼任为常例。这反映了南朝皇权复兴之初对皇位继承的重视。萧梁中庶子的领、兼官没有规律可循,反映中庶子之官职的独立性又重新得到了确立。其原因在于梁武帝晚年皇太子长期监国,依靠东宫门下"文案簿领"的缘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龙口晋墓砖铭与太元廿年青齐情势
    魏斌
    2017 (2):  73-78.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7.02.007
    摘要 ( 182 )   HTML ( 2 )   PDF(2773KB) ( 824 )  
    东晋、后燕对立时期的青齐地区形势,以往因史料缺乏而很不明晰。2007年山东龙口市东梧桐晋墓出土的铭文墓砖,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新线索,可以佐证《中国历史地图集》第4册"建兴十年后燕疆域图"绘入青齐全境,并不准确。这一时期青齐大部是在附属东晋的辟闾浑势力控制之下。东梧桐墓地是由两座西晋墓、两座东晋墓构成的家族墓地,显示出当地大族力量的长期延续。永嘉之乱后,尽管不断有河北侨民南迁,但一直到南燕统治青齐为止,青齐大族在当地仍处于政治主导地位。由于地缘性的影响,青齐地区受到河北侨民的影响,更显著的发生于青齐西部和临淄、广固一带,青齐东部的"土著"特征则更为显著。探讨四五世纪青齐区域历史,需要注意这种内部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述魏晋隋唐时期的“那罗延”信仰
    姚潇鸫
    2017 (2):  79-88.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7.02.008
    摘要 ( 326 )   HTML ( 2 )   PDF(16909KB) ( 809 )  
    那罗延,在早期印度神话体系中是原人那罗之子,在后来的婆罗门教,特别是毗湿奴派的文献中,日益将那罗延与毗湿奴——黑天完全等同起来。佛教兴起以后,原为婆罗门教三大神之一的毗湿奴即那罗延,被"收编"为佛教的护法神,在汉译佛经中那罗延还被意译为"金刚力士"或"钩锁力士",并被用于佛或菩萨的名号。魏晋隋唐时期中土流传着那罗延信仰,希冀获得那罗延神力、对那罗延身的向往、修持那罗延秘法、以那罗延为法名、朝觐那罗延窟圣迹、造像等是当时最主要的信仰形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宋代文学研究
    宋代骈文“应用观”的成型与演进
    周剑之
    2017 (2):  90-98.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7.02.009
    摘要 ( 199 )   HTML ( 2 )   PDF(2095KB) ( 707 )  
    以骈文为"应用"的观念,在宋人的视野中得到了凸显,成为宋人对骈文的基本定位。伴随着"应用观"的成型,"应用"文章与其他文章的分野变得鲜明,"应用"多用骈体,而其他文章多用散体,由此形成骈散分途的格局。对于"应用"的骈文,宋人存在着"有用"和"无用"这样两极分化的评价,构筑了宋代骈文多维度的价值体系。"应用"是宋人对骈文的重要定位,也是宋代骈文研究的一个关键词。以"应用观"为基础,才能有效实现宋代骈文的深入探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朽”的焦虑——从思想史角度看欧阳修的金石活动
    谢琰
    2017 (2):  99-106.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7.02.010
    摘要 ( 194 )   HTML ( 3 )   PDF(1648KB) ( 913 )  
    金石活动是古人实现"不朽"之愿的有力方式。欧阳修在其金石活动中,则展现了对于"不朽"的异乎寻常的焦虑。他为前人编纂《集古录》,为逝者写作墓碑墓志,为地方官创作记文并刻石,都极为精进、积极,并做出精心安排。与此同时,他又频繁表达对于"易失""易坏"现象的敏感与忧惧,体现了庆历新政失败和地方官迁转制度的消极影响。上述心态及活动,都不是孤立、封闭的,而是仁宗朝诸多士大夫的共识与风气。"不朽"的焦虑的存在及其表现方式,能够反映社会转型时期新兴阶层的成熟进程,具有思想风候的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褒贬即从字面求——由《于役志》看欧阳修《春秋》学的特色
    成玮
    2017 (2):  107-115.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7.02.011
    摘要 ( 234 )   HTML ( 1 )   PDF(2086KB) ( 771 )  
    欧阳修贬官夷陵时,记录赴任行程,撰《于役志》一卷。此作最早在著述层面,表现出他所理解的"春秋笔法"两大旨趣:字面纪实与褒贬表态。后者为治《春秋》者之共识,前者则为欧氏创见,是他置身于中唐以来"舍传从经"新学风之中,重建解经客观标准的一项努力,在经学史上自有意义。《于役志》用"春秋笔法"记自身之事,乃写作实践之一创新,相较欧阳修其他文字,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遗民之恨——南宋遗民蔡正孙在宋元之际的诗学活动
    卞东波
    2017 (2):  116-124.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7.02.012
    摘要 ( 224 )   HTML ( 1 )   PDF(1956KB) ( 1097 )  
    宋元易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游牧民族第一次在全中国范围内取得统治地位,中国文化史上也第一次出现大规模的遗民社群。文章通过域外汉籍资料,还原了南宋遗民蔡正孙在南宋灭亡后的诗学活动,展开了一幕南宋"小人物"的"大历史"。蔡正孙是福建建安人,早年在杭州生活十余年,南宋灭亡后回到故乡。他在故乡与南方遗民声气相应,组织遗民诗社,编选了《诗林广记》《唐宋千家联珠诗格》《精刊补注东坡和陶诗话》三部诗学著作。他推崇陶渊明,入元后不用元朝年号,将自己置于宋人之中,坚持自己的文化认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政治研究
    俄罗斯与西方——三十年来俄罗斯外交的路径选择
    刘军
    2017 (2):  125-131.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7.02.013
    摘要 ( 196 )   HTML ( 4 )   PDF(1329KB) ( 1236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俄罗斯走向西方的道路屡遭挫折。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结果是苏联解体、苏共败亡。叶利钦时期对外战略上向美国一边倒,也不能换来美国的信任,北约的扩大以及科索沃战争的爆发使得俄美关系陷入低谷。普京借"9·11"向西方的靠拢及短暂的重启之路换来的是俄格战争之后的俄美对抗。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导致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美欧联手制裁俄罗斯,俄罗斯内外交困。三十年来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发展至此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标志着俄罗斯走向西方外交政策的终结。2017年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后,俄美关系改善再次出现转机,但是新一轮俄美关系的重启将是有限度的,面临着两国国内政治及一系列复杂问题的牵制。俄罗斯的西方政策将实现从走向西方到与西方关系正常化的根本性转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历史、历史观与三十年来的俄罗斯政治
    张树华
    2017 (2):  132-140.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7.02.014
    摘要 ( 156 )   HTML ( 1 )   PDF(1738KB) ( 866 )  
    历史问题关乎国运、关乎执政党的命运。错误的历史观是导致苏共败亡的思想祸根。自苏共二十大之后,苏联社会始终潜伏着一股借反思历史而蔓延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在戈尔巴乔夫的"民主化、公开性"等口号推动下,其被激活并很快成蔓延之势,这不仅导致了社会思想的混乱,也为从思想上瓦解苏共打开了大门,最终把苏共推上了历史的审判台。近年来俄罗斯领导人在走出"历史迷茫"和"思想政治陷阱"方面的努力与动向,也从另外一个维度昭示了历史及历史观问题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下经济问题探讨
    技术结构存在优化效应吗?——来自地区和产业层面的经验证据
    董直庆, 焦翠红
    2017 (2):  141-154.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7.02.015
    摘要 ( 130 )   HTML ( 1 )   PDF(2590KB) ( 711 )  

    依据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将技术结构纳入总量生产函数构建新古典经济增长结构模型,结合1999—2013年中国省际与产业面板数据,定量分析区域和产业的适宜性技术结构及其优化效应,以及中西部地区最优产业技术结构的变迁路径,进一步探索偏离最优技术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其结果显示:一是产业生产率出现两极分化趋势且向低生产率区域聚集,技术进步率、技术贡献度和贡献度的增长存在潜力;二是产业和地区存在最优技术结构,中部和西部地区偏离最优技术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均具有抑制作用,暗示这两个区域都存在技术结构调整潜力,但两者方向差异明显,中部地区应偏向于提升技术进步率,西部地区更应倾向于提高经济增长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风险、自由贸易环境与我国企业OFDI地理布局——基于央企与地方企业的比较研究
    徐世腾, 陈有志
    2017 (2):  155-162.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7.02.016
    摘要 ( 143 )   HTML ( 1 )   PDF(1383KB) ( 805 )  

    针对近年来我国OFDI逐年增加的现实,从央企和地方企业的细分角度对OFDI地理布局问题进行分析,定量研究政治风险、自由贸易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以及投资协定的签署对中国企业OFDI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央企向高风险地区进行OFDI的倾向要高于地方企业,市场与资源驱动是影响地方企业OFDI的关键因素。因此,有关方面应当加快自由贸易区协定以及双边投资协议的谈判和签署,重视我国企业OFDI中的政治风险,加大对地方企业OFDI的支持和引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司治理研究
    新任高管、同业参照效应与高管薪酬增长
    杨蓉, 罗昆
    2017 (2):  163-172.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7.02.017
    摘要 ( 146 )   HTML ( 1 )   PDF(1760KB) ( 771 )  

    立足于中国的制度环境,以2008—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从同业参照效应角度实证检验新任高管对公司高管薪酬增长的影响,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契约存在着同业参照效应,新任高管与高管薪酬增长正相关,发生新任高管事件的公司会倾向于采用同业参照效应提升高管的薪酬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新任高管来自公司外部和公司的前任高管非正常离职时,这种倾向更强。上述结论可为国企高管薪酬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绩效——基于行业聚类的分析
    黄小琳, 陈关亭
    2017 (2):  173-180.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7.02.018
    摘要 ( 177 )   HTML ( 8 )   PDF(1344KB) ( 1090 )  

    基于2008—2014年我国A股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12625个观察值,按照总体样本与行业样本分别检验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内部控制与总体上市公司以及三大行业上市公司的绩效均呈显著正相关,但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即在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的影响显著强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因此,政策制订部门可扩大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范围,逐步推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并重点督导资本密集型行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实施情况,同时,资本密集型企业管理层应针对本企业特征建立相匹配的内部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2017 (2):  181-185. 
    摘要 ( 75 )   HTML ( 3 )   PDF(501KB) ( 2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