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4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0-10-0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研究
    20世纪中国三大社会思潮及其当代转型
    胡伟希
    2010 (5):  1-8. 
    摘要 ( 1777 )   HTML ( 10 )  
    作为现代性理论,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本来有其共通的思想原型,此即关于“平等”的观念。但在20世纪思想史上,这种共同的思想原型却发生了“分裂”:在自由主义者那里,它被解释为“个人自由”;在社会主义者那里,它等同于“社会正义”或“社会公平”;而在社会民主主义者那里,它就是兼顾“自由”与“公正”。其实,任何社会思想作为社会乌托邦都可以区分出其思想的“意义”与“涵义”,就此点说,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皆可以作为建构现代民主社会政治的思想资源。未来中国社会政治的建构应当是:以自由主义作为社会秩序安排与社会实践原理,以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与终极信念作为思想导航与制约原则,并且在现实的社会行动与社会政策中,以社会民主主义作为调节原理。这样三者并进,相互补充,相互为用,不失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中最好的一种思想整合思路与社会行动整合方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现代国家主义思潮的德国源头
    高力克
    2010 (5):  9-18. 
    摘要 ( 1521 )   HTML ( 10 )  
    中国国家主义的兴起和演变,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德意志国家主义的接受史,它源于中德历史的某种亲和性。梁启超、醒狮派和战国策派代表了中国国家主义思潮的三个阶段,他们都以德意志国家主义为灵感的源泉。随着民主危机的深化,中国国家主义思潮经历了一个右翼激进化的过程。德国式的国家主义与启蒙运动传播的西欧自由主义有着天然的紧张。同样,我们在中国国家主义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张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建构及其过程
    郑大华
    2010 (5):  19-29. 
    摘要 ( 1322 )   HTML ( 7 )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也经历过不断地建构过程。清末民初,民族主义的理论主要是围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国家而构建的;五四时期,民族主义的理论构建主要是围绕民族自决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反帝与反封的关系而展开;九一八事变后,主要表现为民族复兴思想的提出并成了一种社会思潮,当时的知识界围绕民族复兴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意义与问题
    李翔海
    2010 (5):  30-36. 
    摘要 ( 1681 )   HTML ( 21 )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从一个侧面表征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开展从注重“破”到注重“立”之转变的整体自觉,其兴起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其积极意义主要有:第一,它有助于在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更好地以我为主地吸收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外来文化;第二,它有利于营造一个更为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国文化,更好地批判继承中国文化优良传统的社会性文化氛围;第三,它体现了必须集中全人类多民族的智慧资源以解决“地球村”所面对的共同问题的时代要求。其不足之处表现在:第一,偏狭的文化心态;第二,独断论和一元主义文化观;第三,理论建构尚需进一步加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儒学与民主:文化保守主义民主观念的近百年变化
    李维武
    2010 (5):  37-44. 
    摘要 ( 1394 )   HTML ( 11 )  
    鸦片战争后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民主观念,在20世纪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是文化保守主义也对民主观念予以了不同程度的关注、认肯与吸纳,力图把儒学与民主观念结合起来。本文选取了五位有代表性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家——杜亚泉、梁启超、梁漱溟、张君劢、徐复观,考察他们对儒学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所作的思考与探讨,以揭示文化保守主义民主观念近百年变化的总体走向与基本脉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伦理学研究
    康德哲学中的自由理念 ——在自由意志与自由权利之间
    崔宜明
    2010 (5):  45-53. 
    摘要 ( 1537 )   HTML ( 10 )  
    自由概念是康德整个哲学大厦的拱顶石,而在康德哲学中,自由概念的基本规定性是以自身为原因,而相应地所否定的东西是:服从外部的必然性。本文以康德的自由概念为主线,试图揭示其认识论、伦理学和社会政治哲学的内在关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德图林机及其构建原则
    颜青山
    2010 (5):  54-58. 
    摘要 ( 1371 )   HTML ( 10 )  
    作为思想实验模型的图林机,可以避免“理性存在”的形而上学预设而成为道德哲学的新的方法论基础。图林机的意志性可以由计算机概念中的指令性得到辩护,而其自由意志的内容则可由随机元件产生。图林机指令存在定言和假言形式的区分,而其逻辑关系可以区分为冲突关系和相异关系。由通用图林机到道德图林机要求消除指令的假言性,这种逻辑操作将最终将得到构建道德图林机的一个原则:“如此行动,当且仅当没有指令冲突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伦理学中的幸福问题 ——以亚里士多德为中心
    刘时工
    2010 (5):  59-64. 
    摘要 ( 1322 )   HTML ( 33 )  
    幸福是古典伦理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现代伦理学绕不开的基本问题。由于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存在极大差异,如何取得一致的认识便成为继续探讨这一问题的当务之急。在关于幸福的种种论述中,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理论对幸福的内涵和幸福产生的机制做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探讨,可作为谈论幸福问题的恰当起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义的共同体与未来世代——代际正义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王韬洋
    2010 (5):  65-69.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5.009
    摘要 ( 217 )   HTML ( 11 )   PDF(220KB) ( 305 )  
    如何将正义的共同体从当代扩展到未来世代,从而建立代际正义,是当代正义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当前扩展正义共同体边界到未来世代的理论主张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社群主义者扩展道德与文化共同体的主张、权利论者扩展权利共同体的主张,和社会契约论者扩展原初状态各方共同体的主张。这三种主张为代际正义的实现既提供了理论可能,同时又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影研究
    德勒兹的电影思想
    黄文达
    2010 (5):  70-74.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5.010
    摘要 ( 294 )   HTML ( 12 )   PDF(222KB) ( 765 )  
    德勒兹的电影理论是一种思维内在性研究理论,他以影像本位为理论视角,以感性与影像的"相遇"式的研究取代了意义式研究的主流电影理论研究,建立了以"运动-影像"与"时间-影像"为主线、以不可辨识区为核心原则的多维性、生成性思维模式,以"第四人称单数"的摄影机视点否定单一线性的叙事逻辑,并以此界定传统经典电影与现代电影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电影意识"既是一种影像哲学,更是一种思维哲学,在数字影片、3D影片所展现的电影新景观时代,表现为电影美学的新思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角七号》及其意识形态建构
    聂欣如
    2010 (5):  75-79.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5.011
    摘要 ( 146 )   HTML ( 10 )   PDF(219KB) ( 308 )  
    《海角七号》是2008年上映的一部台湾电影,这部影片在台湾和大陆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海角七号》通过想象的台湾人和日本人的爱情主题,通过正剧与喜剧杂糅的结构方式以及大量使用日本语言的文化取向,建构了一部具有后殖民意识形态的台湾电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学研究
    论否定性行事结构
    徐默凡
    2010 (5):  80-84,98.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5.020
    摘要 ( 101 )   HTML ( 7 )   PDF(325KB) ( 176 )  
    否定性行事结构是一种特殊的行事语力显示项,在汉语中的典型格式是"我+不是+行事动词+你"。该结构表现两种特殊的行事语力:一种是否定某种言语行为的部分构成性规则而实施一种"不完全言语行为";一种是在否定某种语力的同时肯定另一种语力。说话人使用否定性行事结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语力表达意图、语力明辨意图和礼貌意图。否定性行事结构是一种语用否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汉语“询问”范畴研究的既有范式及其问题
    陈佳璇
    2010 (5):  85-89.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5.012
    摘要 ( 138 )   HTML ( 9 )   PDF(229KB) ( 188 )  
    "询问"是人类最基本的言语现象之一,在一般的认识中,都是把它作为语法中的四大"语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之一来加以研究的,其实,一方面,今天的语言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并不限于语法问题,而是拓展到了"修辞" "语用" "会话结构"等许多领域,另一方面,即使拓展到了修辞、语用等领域,已有的研究也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由此,需要新的统一的理论假设加以解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政治语篇研究中的社会语言学视角
    杨敏
    2010 (5):  90-93.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5.013
    摘要 ( 137 )   HTML ( 7 )   PDF(193KB) ( 225 )  
    政治语篇的研究在中国语言学界基本还是一个空白,社会语言学在一般中国语言学者的认识中,也主要研究的是诸如地域方言、语言规划、流行语之类的问题,可是,在西方近年的语言学研究中,不但政治语篇研究早已蔚为大观,其中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对于政治语篇的考察,如依据"身份"、"习性"、"谩骂语"、"标准化"等概念的考察,既深化了对于政治言语行为的分析,也有效拓展了社会语言学的理论空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帝国主义现象剖析
    王艳艳 王光林
    2010 (5):  94-98. 
    摘要 ( 2265 )   HTML ( 7 )  
    英语全球化现象有目共睹,这给众多非英语国家带来了跨文化交流的便利,促进了繁荣发展,同时也给这些国家的民族语言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西方的生活方式、核心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始侵蚀非英语国家的文化和语言。这就是英语“核心国”和“边缘国”之间所形成的“英语语言帝国主义”现象。本文总结了许多学者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探讨了“英语语言帝国主义”的成因及其对英语语言教育的影响,并针对中国的英语霸权现状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两点建议:一、为实现英语本土化和标准英语的结合,提倡发展“中国英语”;二、改变教学范式以充分体现多元标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古代文类体系中“笔记”之内涵指称——兼论近现代“笔记小说”概念的起源及推演
    王庆华
    2010 (5):  99-104.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5.015
    摘要 ( 199 )   HTML ( 11 )   PDF(260KB) ( 303 )  
    "笔记"一词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宋代以降,被广泛借用作书名,命名以议论杂说、考据辨证为主而兼记述见闻、叙述杂事的随笔札记,并逐步发展成为指称此类杂著的文类概念。清代,进一步明确用作述怪记异、载录历史琐闻等"小说"类作品的文类概念。"笔记小说"最早作为文体概念则起源于20世纪初,是近代学者从文体角度对古代小说分类时提出的,后被明确界定为与"传奇小说"相对的文言小说文体类型概念。同时,还被界定为庞杂的文类概念:以子部"小说"为主体而兼含部分"杂史"、"杂传"、"杂家"著作。"笔记小说"概念使用存在着新旧内涵和指称相互纠葛、古代文类体系本然状态与现代研究理论视域之间的认知、价值判断错位等局限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融问题研究
    金融危机下政策性金融机构抗压能力研究——以美、德、日三国为例的比较
    余南平, 梁菁
    2010 (5):  105-112.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5.017
    摘要 ( 164 )   HTML ( 6 )   PDF(333KB) ( 211 )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各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总体上表现出较强的抗压能力,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美国,由于其政策性金融机构植根于市场风险之中,它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巨大影响;在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德国,由于其政策性金融机构有着非常严格的管制体系,它们体现出了最强的风险抵抗能力;在实行"合作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日本,尽管其政策性金融机构尚处在改革进程中,但危机并未给它们带来多大影响。由此可见,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存在对于一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安全构造和结构平衡作用重大,具有抗风险的特殊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外汇储备汇率风险的内部构成、边际变化及其额外增量
    潘志斌
    2010 (5):  113-116,123.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5.018
    摘要 ( 144 )   HTML ( 6 )   PDF(226KB) ( 129 )  
    汇率风险是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形式之一。为了满足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的需要,在应用风险价值(ValueatRisk,VaR)理论度量我国外汇储备整体汇率风险的基础上,还应当研究外汇储备汇率风险的内部构成、某一项货币类资产对外汇储备汇率风险的边际贡献,以及新增加某种储备货币类资产对外汇储备整体风险的影响。据此所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极端市场条件下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的汇率风险远大于正常市场条件下的风险;(2)欧元和英镑类别资产具有更大的边际风险,在我国外汇储备整体汇率风险中占有较大的比重;(3)在我国外汇储备中少量配置其他币种资产,不能显著降低储备的整体的汇率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房地产市场波动与银行信贷、经济增长之关系——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GMM估计
    袁俊, 施有文
    2010 (5):  117-123.  do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5.019
    摘要 ( 143 )   HTML ( 9 )   PDF(423KB) ( 115 )  
    将房地产市场波动与银行信贷、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关系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中,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基于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广义矩(GMM)估计,得出的结论是:我国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增强了银行贷款的冲动,而不是相反;当年的银行信贷资金对当年的房地产市场供给不产生显著影响,但对下一年的供给则会产生重要影响;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预想的要小,当期的房地产需求对每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0.16%。这些结论对于如何实施有效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