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4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4-11-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稿
    价值观视域中的天人之辩
    杨国荣
    2014 (6):  1-7. 
    摘要 ( 720 )   HTML ( 11 )   PDF(1027KB) ( 1262 )  
    从价值观的视域看,天人之辩既涉及人自身的存在,也关乎人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在人的存在这一层面,儒家注重化天性为德性,道家则以维护和回归天性为指向,二者各有所见,也蕴含自身的问题,合理的取向在超越天性和德性之间的对峙和分离,它的深层意义,则在于一方面确认人之为人的本质,另一方面又避免社会规范的形式化、外在化。在人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上,今天面临三重超越或三重扬弃:首先是扬弃前现代的视域,其实质内涵在于超越天人之间原始的合一;其次是扬弃片面的现代性视域,其实质内涵在于超越天人之间的抽象分离;其三,超越后现代的视域,其实质表现为在天人互动充分发展的前提下,在更高的历史阶段重建天人之间的统一。以上超越,同时表现为以历史主义的观念,理解和看待天人之间的关系,其价值的指向,则是人道原则与自然原则的统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对话
    从《人境庐诗草》到《静庵诗稿》 
    ——对钱钟书《谈艺录》的“照着说”与“接着说”
    夏中义
    2014 (6):  8-26. 
    摘要 ( 875 )   HTML ( 5 )   PDF(3879KB) ( 1220 )  
    学术史意义上的“照着说”与“接着说”,是期待后学在领悟先哲在给定论域所达到的高度(峰值)之同时,不妨追问其相应的限度(边界)。这落到《谈艺录》对黄遵宪与王国维的诗学抑扬一案,也就呈示钱钟书的审美眼光暨文化视野,比梁启超更经得起证伪。就清末学界诗坛而言,能真正让西学义谛(而非西洋制度名物之皮毛)水乳交融于旧体诗的代表人物,委实惟有王国维,而不是梁所推崇的黄遵宪。文学史界若至今未能“照着说”出钱在1948年的这一卓识,未免有遗珠之憾。至于为何留日不到一年的王国维对西学义谛的细深体悟,远非出使欧美近廿年的黄遵宪所能及?这个本应由钱钟书提出且回答、却终究未提出与回答的关键问题,客观上是为后学对先哲的“接着说”腾出了空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论美国的马克思主义教学:作为一种实践问题
    约瑟夫·格雷戈里·马奥尼
    2014 (6):  27-37. 
    摘要 ( 696 )   HTML ( 7 )   PDF(2014KB) ( 1086 )  
    在美国高校的心智教育 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张力:即培养意识形态主体的制度性倾向,与赋予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以帮助其解构意识形态这两者之间的对抗。从多种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课程的教学既是释放这种张力的不二选择,也是调解这种张力所带来的困境的重要方式。因此,尽管“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为马克思主义所反对的、把学生当作自律性输出进行生产的委婉说法,但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教学能够提供一种强化批判性思考能力的重要路径,尤其是在当今政治、经济、环境危机混合频发的时代背景下。此外,在马克思主义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可预见性的、可能也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样能够反过来推动一种激进教学法的形成,使得批判性的实践能够在课堂内外得以存在和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产阶级意识形态形成的社会历史基础解析
    王浩斌
    2014 (6):  38-44. 
    摘要 ( 838 )   HTML ( 6 )   PDF(1243KB) ( 1997 )  
    中产阶级作为推动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其关键在于形成自己的阶级意识,即从一个“自发的阶级”变成马克思意义上的“自为阶级”。中产阶级的文化与阶级意识形成于公共领域,英国式的咖啡馆,法国式的沙龙、小酒馆,以及随着印刷机的发明和普及而引发的出版物的广泛传播,构成了中产阶级阶级意识形成的公共领域,从而建构出一个可以向封建贵族权力形成挑战的场所。与此同时,作为时代精神风气之学理反映的近代人文社会科学,构成了中产阶级意识形态最为深厚的土壤和根基。在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与启蒙运动的共同作用下,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终于形成,中产阶级也从“自发的阶级”变成“自为的阶级”,从而引发政治革命,最终导致了现代社会权力结构的大转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与行动”专题研究
    关于推理的古典实用主义分析
    张留华
    2014 (6):  45-52. 
    摘要 ( 685 )   HTML ( 4 )   PDF(1534KB) ( 1469 )  
    实践逻辑何以可能,是当代哲学乃至一切理性思考的核心议题。古典实用主义认为,推理并非只是抽象的数学演算而主要是人类生活世界的一部分,但凡合乎逻辑的推理都应该是在合情合理地行事,因而推理本身就是一种有承诺的探究。在成功避开心理主义指责的情况下,古典实用主义推理论可以表述为颇具理论生发性的一组基本观点:(1)推理开始于真实的怀疑;(2) 推理以“求真” 为目标指向;(3) 推理可区分为好坏;(4)推理通过习惯与未来行动相连;(5)实用主义准则代表着以推理明晰观念的一种总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具身认知研究的三种进路
    何 静
    2014 (6):  53-59. 
    摘要 ( 839 )   HTML ( 8 )   PDF(1112KB) ( 1581 )  
    “身体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具身认知研究进路的基本主张。这一基本主张蕴含着三个重要问题:何为身体,何为认知过程以及在何种意义上身体对认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具身认知研究的三种进路(知觉—运动进路、延展功能主义进路和生成进路)展示了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理解,最终为生成的具身认知研究进路提供了辩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学研究
    “国际汉语”概念初探
    洪历建
    2014 (6):  60-72. 
    摘要 ( 660 )   HTML ( 7 )   PDF(2200KB) ( 1917 )  
    本文追溯了“国际汉语”这一创新概念的形成背景及其发展过程,探讨全球化语境下对汉语本质的新的理解,提出“汉语”是一个复数的概念,不同国家、地区的汉语的总合就是“国际汉语”。文章借助国际语言学界的理论研究框架指出:世界各国的汉语是其所在国的文化资源,其所有权属于该国。各国的汉语不仅存在语言上的差异,同时也存在文化上的差异。海外汉语和汉语教学首先涉及到海外华人的语言权益问题。世界各国的汉语和汉语教学如何发展,应该由所在国政府和华人社区来决定。本文希望通过对“国际汉语”概念的讨论,将国际语言学界的理论和观点引入汉语的国际教育领域,以新的、全球化的观念替代传统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发展作为“国际性语言”的汉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四十二章经》的经典性
    傅惠生
    2014 (6):  73-83. 
    摘要 ( 663 )   HTML ( 7 )   PDF(2804KB) ( 1679 )  
    《四十二章经》作为今存最早的佛经汉语译本,以往的对其研究主要是文献梳理和材料比对的分析和判断,没有能够真正从翻译各要素、翻译过程合作和作为两种语言文化初始接触的特殊历史语境去思考问题,因而产生了诸多不确定的模糊认识和推测,甚至由于后来的任意添加文字,导致否定其历史的存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四十二章经》译者、翻译目的和翻译方式的追问,对于其文本形式、内容和两种最主要的不同版本的语篇分析比较,较为清晰地揭示了它的翻译译写特征,并由此梳理和勾勒出佛经汉译历史上最初一段从《四十二章经》到支谦《法句经序》所总结的以译写策略为主的译经发展轨迹。显明了《四十二章经》译文的历史经典性和不断历史经典化现象。这对于重新理解我国佛教史、佛教思想史、佛经翻译史,以及翻译理论体系演变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史研究
    从“隐逸”到“入世” 
    ——以上海徐园为中心的考察(1883-1919)
    赵莹莹
    2014 (6):  85-92. 
    摘要 ( 814 )   HTML ( 5 )   PDF(1851KB) ( 2011 )  
    1883-1919年间,在近代都市化的快速推进和民主革命日益高涨的过程中,江南买办商人和文人推动上海徐园经历了从“私家园林”——“公共雅集园”——“商业娱乐园”——“大众准公园”的近代变迁过程。这一过程中,上海的江南买办商人和文人对自身的身份认同也分别经历着从“雅士”到“雅商”再到“绅商”,和从“雅士”到“政治文人”的转型,同时,疏离政治的“隐逸”的江南文化传统也在都市空间中逐渐让位于热心社会和政治的“入世”倾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世纪晚期巴黎的王权与城市
    朱明
    2014 (6):  93-99. 
    摘要 ( 834 )   HTML ( 5 )   PDF(4899KB) ( 2225 )  
    14世纪瓦卢瓦王朝开始,法国国王越来越将巴黎作为自己权力的展现场所,这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内外交困使瓦卢瓦朝国王迫切寻求权力的合法性。空间成为一种策略,通过建筑、艺术、仪式以及城市规划,表现出王权对城市空间的控制,从而增强自身的权威,巩固王朝的统治。权力符号与空间要素的紧密结合,体现出中世纪城市与政治密切结合的特征,城市成为权力场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与社会治理研究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视角下的国家治理体系构建
    杜玉华
    2014 (6):  100-107. 
    摘要 ( 819 )   HTML ( 5 )   PDF(1489KB) ( 1142 )  
    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以构成结构的社会要素为起点,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层面来建构他的结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对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方法论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价值。为此,我们应该“回到马克思”,从结构体系的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布局社会结构内部不同层次和领域中各要素关系来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并以有效的制度供给及其执行力来不断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权力清单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性回应
    谢建平
    2014 (6):  108-112. 
    摘要 ( 798 )   HTML ( 5 )   PDF(945KB) ( 1200 )  
    权力清单制度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科学化的重要步骤,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制度回应。权力清单制度包括权力自身的基本属性、权力运行的基本轨迹和权力清单的边界特征等内涵。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一要强化权力配置制度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提高国家治理的制度化水平。二要强化权力运行制度建设,确保照单履权,提高国家治理的规范化水平。三要强化民众权利制度建设,突出制衡意识,提高国家治理的民主化水平。四要强化权力监督制度建设,构建问责机制,提高国家治理的科学化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管理问题探讨
    流通股变动、业绩增长与股价表现 
    ——基于创业板市场的分析
    叶德磊,孟颖,刘雨宁
    2014 (6):  113-120. 
    摘要 ( 706 )   HTML ( 4 )   PDF(1337KB) ( 1764 )  
    流通股变动、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与股价表现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不应分隔式地分析其中任何两者之间的单向关系。采用联立方程的方法同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正向关系和逆向关系),发现公司业绩与股价表现之间相互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以多个指标刻画的流通股变动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前十大流通股东的变动、人均流通股数量和流通股规模分别会对股价变动率产生正向影响;反过来,股价变动率也会分别对这三个变量产生正向影响;而前十大流通股占总流通股的比率与股价变动率之间呈相互反向影响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会计信息估值作用与激励作用相互关系研究 
    ——基于现金流的检验
    许静静
    2014 (6):  121-128. 
    摘要 ( 627 )   HTML ( 4 )   PDF(1263KB) ( 1531 )  
    会计信息估值作用与激励作用是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的两大主要角色,会计信息两大作用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是会计学研究的基础问题。基于中国资本市场2002—2012 年度数据,探讨“ 现金流”这一会计信息两大作用之间是否具有相互关系,以及较之盈余信息,现金流两大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何不同,其结果表明,现金流估值作用与激励作用之间成正向关系;现金流两大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弱于盈余信息两大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上述结论能够对会计信息两大作用之间相互关系研究的文献有所补充,同时对关注利用会计信息进行估值及高管薪酬契约设计的相关主体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EO 特征对R&D 投入的影响 
    ——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薛跃,陈巧
    2014 (6):  129-138. 
    摘要 ( 750 )   HTML ( 7 )   PDF(1796KB) ( 1788 )  
    研究与开发(R&D)投入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选择,受到企业处于战略决策层高层管理者的有限理性和认知模式的制约。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9—2011 年的R&D 投入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CEO 能力、动力及权力等特征与R&D 投入的关系,结果发现:CEO 工作背景、政治关联、持股比例与研发投入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选择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发现创新机会、辨别投资风险的CEO 并提高其持股比例,有助于企业的R&D 投入,进而有助于企业迅速发展;而应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才有利于激发更多企业参与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减少企业通过政治关联进行寻租的机会,自主提高R&D 投入的比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雇佣关系中员工心理契约的形成研究及其管理启示
    王盛;石建伟;周萍
    2014 (6):  139-145. 
    摘要 ( 712 )   HTML ( 7 )   PDF(1300KB) ( 2395 )  
    纵观现有的心理契约研究,主要聚焦于心理契约的内容结构、契约违背或破裂等,而关于心理契约的形成、存在载体、动态变化等研究则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并侧重于在心理契约形成的内在逻辑架构、影响因素与动态演化三个方面。其中,就内在逻辑研究而言,Rousseau提出的心理图式(Schema)的概念及结构性解释,得到了较广泛认同;就影响因素研究而言,大多数学者认为可分为来自组织和社会环境的外部因素与来自个体的内部因素两类;就动态演化研究而言,可归纳为基于时间观的工作阶段分析、基于信息论的互动反馈分析和基于博弈论的履责策略分析等三大视角。上述研究对组织促进与维护员工的良好心理契约具有的启示在于,应加强组织管理信息规范化,推进员工组织社会化进程;提升关键事件的有效应对,关注变革期的员工心理管理;重视管理层培育,强化领导的示范作用;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及时把握与处理员工心理契约的负面信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其他
    2014年第1-6期总目录
    2014 (6):  154-156. 
    摘要 ( 484 )   HTML ( 2 )   PDF(706KB) ( 11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