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4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2-06-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中国近代史研究
    条约制度:西方世界与晚清中国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
    杨国强
    2012 (3):  1-13. 
    摘要 ( 1274 )   HTML ( 5 )   PDF(1875KB) ( 1649 )  
    19世纪中叶以来,中西之间由交冲而交往的过程,本质上是西方人执条约以范围中国的过程。由于条约体现了西方人的利益、利权、意志和规则,所以,执条约以范围中国,其历史内容正是西方人用条约来改造中国。而本无条约传统,从而本无条约意识和条约知识的中国人则在这个过程里被条约所拖拽,一步一步地进入了由欧西立范式的世界秩序之中。与之相因果的,是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被动变化和深度变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李鸿章“夺情”复出与“清流”的幕后筹划
    ——张佩纶李鸿章通信研究
    姜鸣
    2012 (3):  14-22. 
    摘要 ( 1434 )   HTML ( 4 )   PDF(1738KB) ( 1738 )  
    借助首次披露的史料,我们可以追觅“清流”代表人物张佩纶与李鸿章的秘密往来,他们彼此之间的支持和争执,从而展现光绪前期政治舞台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军机大臣李鸿藻与北洋大臣李鸿章之间的沟通,李鸿章丁忧后“夺情”复出中,张佩纶、李鸿藻为其所作设计的内幕,以及清政府内部在处理朝鲜壬午事变中不为人知的预案和策略,“清流”谋划的对日策略和李鸿章的态度,显示出晚清不同政治集团纵横捭阖、相互渗透、利益消长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远比后人想像的更为丰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余联沅:从“铁面御史”到“洋务干员”
    ——上海道研究的一个个案
    戴海斌
    2012 (3):  23-30. 
    摘要 ( 1285 )   HTML ( 4 )   PDF(1795KB) ( 1733 )  
    余联沅基本属于在传统教育、科举体制下养成的官僚。三十年京官生涯,几与洋务绝缘,更不知外交为何事。他纠弹洋务、搏击权要、激浊扬清的风格堪称凌厉,在史上赢得“铁面御史”的称誉。外放道员后,尤其在上海道任上,免不了被新鲜事物耳濡目染,躲不开与各路外人往来酬答,他身上原有的“清流”底色,也被渐渐淘洗。作为地方官主持“东南互保”,即最为人知的一桩业绩。他本人以开明、务实的形象,成为中外人士所瞩目的洋务干员。余联沅这一番“转变”,深富历史意味,可以为晚清洋务官僚的养成模式提供参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追寻现代国家的观念基础 
    ——晚清的国民国家论述
    裴自余
    2012 (3):  31-37. 
    摘要 ( 1350 )   HTML ( 6 )   PDF(1743KB) ( 2025 )  
    在晚清国家观念的现代转型中,除了我们习知的民族国家观念之外,还有一种国民国家的论述,它也是当时思想界对于现代国家建构的一种理论回应。国民国家将国民确立为政治的主体,强调国民平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树立了主权在民的原则,使传统一家一姓之私产的国家成为国民之公产;国民与国家直接的和没有中介的关联,切断了传统君权神授或天命人归的国家论所赖以存在的宇宙秩序与政治秩序之间的纽带,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格。但作为一种外源的、翻译的现代性,“国民国家”又在各种竞争性的阐释中没落:革命派理论家以民族吸纳和取代了国民,以民族国家取代了国民国家,以种族革命作为立国之道;改良派虽有新民以新国、铸造国民的意识,却以有机的国家、集体的国民吞噬了个体的国民,一度还以国民资格不足而误入开明专制的歧途。晚清的国民国家论述中鲜明的集体主义倾向,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历史情境中虽不难理解,但也因其不能妥善安置个体的国民在国家中的位置而难以奠定现代国家的观念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研究
    中国近代残疾人教育思想的产生及发展
    陆德阳
    2012 (3):  38-45. 
    摘要 ( 1213 )   HTML ( 5 )   PDF(1739KB) ( 1339 )  
    近代残疾人教育思想产生于西方,由传教士及绅商传入中国。传教士基于平等、博爱理念,在传播宗教的同时,提倡发展残疾人教育,促使残疾人的救济模式由传统的养转变为近代的教。绅商从社会和人权出发,强调残疾人作为社会的一员,理应与身体健全者一样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勉励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自谋其生;并要求国家制定法律,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残疾人则从自身的角度提出通过接受教育,自立自强,服务社会。在批判轻视和歧视残疾人教育的错误思想斗争中,残疾人教育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近代100年间,传教士、绅商、知识分子、残疾人创办残疾人学校,教育培养了一批残疾人,促进了近代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当代残疾人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近代家庭观的建构与女子教育
     ——以《妇女杂志》征文活动为中心
    何玮
    2012 (3):  46-52. 
    摘要 ( 2056 )   HTML ( 7 )   PDF(1733KB) ( 1295 )  
    “五四运动”后,精英阶层发出的“恋爱婚姻自由”的呐喊之声最终走向了何处?这一思想资源是如何被实践、被活用的?其特点何在?通过对《妇女杂志》及其发起的“我之理想的配偶”征文活动的研究可以发现,在选择配偶这一现实问题时,青年们十分注重女性的学校教育经历,并在女子教育与近代家庭的组建之间建立起了简单的因果关系,认为女子教育是鉴别“新女性”与“旧女性”的唯一标准,是衡量能否建立“美满”的近代家庭的重要标尺。青年们的选择使女子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权威,一种意识形态,发挥着特殊的文化功能,而且影响深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问题探讨
    垄断行业企业高管薪酬问题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
    杨蓉
    2012 (3):  53-61. 
    摘要 ( 1513 )   HTML ( 6 )   PDF(1735KB) ( 1609 )  
    我国国企尤其是垄断行业国企高管薪酬问题近年来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尽管已有研究肯定了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薪酬之间以及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但并没有探讨高管控制权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事实上,造成我国国有垄断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是国有所有者缺位,而高管却拥有相当的控制权。通过选择2002—2009年14个代表性垄断行业178家A股上市公司的873个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发现,在我国垄断行业上市公司中,高管控制权与高管薪酬显著正相关;高管利用自身权力,通过盈余管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模块化网络状产业链中知识创新理论模型研究
    张琰
    2012 (3):  62-68. 
    摘要 ( 1231 )   HTML ( 4 )   PDF(1735KB) ( 1749 )  
    模块化分工条件下,各价值要素重构形成网络状产业链。知识创新模式受到产业链形态的深刻影响,随着产业链形态演进而发生变化,形成不同于传统产业链的独特特征。网络状产业链中知识创新模型——网络主导式独立创新模型,为分析模块化时代的知识创新问题提供了理论框架。在网络主导式独立创新模型中,独立创新和协同创新构成网络状产业链中基本的知识创新方式,在系统规则的指导下,知识创新经历了模块划分与系统规则形成阶段、模块之间的协同与合作阶段、系统集成与检测阶段、双向反馈修正与知识学习阶段以及模块优选组合与产品创新阶段的模型运行过程,实现了模块创新深化,并进而推动了标准演进和产业升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经济赢利与社会公正综合诉求下企业可持续竞争力
    侯仕军
    2012 (3):  69-75. 
    摘要 ( 1196 )   HTML ( 5 )   PDF(1735KB) ( 1295 )  
    企业发展可持续竞争力需要同时回应来自自身的经济赢利诉求与来自社会的公正诉求。经济赢利诉求下的外生型资源优势和内生型比较优势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基础;社会公正诉求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和责任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可持续性保障。企业可持续竞争力是两者有机结合和良性平衡的综合表现。为回应这种综合诉求,企业需要集成本竞争力、技术竞争力、营销竞争力与责任竞争力四大要素于一体,构建推动可持续竞争力提升的整合性促进框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学研究
    基于SEM的高铁时代出游行为机理测度模型研究
    于秋阳
    2012 (3):  76-82. 
    摘要 ( 1060 )   HTML ( 4 )   PDF(1737KB) ( 1344 )  
    高速铁路的大规模运行为区域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对需求引导下的产业要素供给与优化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交通行为理论,作为一种快捷、高效的交通工具,高铁所特有的“时空压缩”特性从旅游出行动机、旅游过程中的活动参与情况和旅游出行特征三个方面对游客的出游行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SEM(结构方程模型)是测度行为机理的典型分析工具,据此构建的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可以为高铁驱动下的出游行为结构链条的变迁以及趋势的定性解构和定量测度与验证构建一套概念框架与逻辑思路,为进一步展开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启示与操作步骤;这对完善高铁时代沿线旅游供需要素配置和配套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学研究
    中美政府国防白皮书与国家身份的构建
    1窦卫霖;2杜海紫;3 苏丹
    2012 (3):  83-94. 
    摘要 ( 1264 )   HTML ( 8 )   PDF(1737KB) ( 1562 )  
    国防白皮书是构建国家身份、对外宣传的一条重要渠道和语篇形式, 是一国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2004年至2008年间中国和美国发布的国防白皮书为语料,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话语分析方法,对中美国防白皮书在选词、分类和情态以及语篇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重点考察中美国防白皮书是如何构建各自的国家身份及其蕴含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可以发现在国防白皮书中,中国努力构建热爱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国家形象和身份,美国则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具有全球战略利益的霸权国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哲学与文化
    民间信仰:世纪回顾与反思
    1陈勤建;2毛巧晖
    2012 (3):  95-101. 
    摘要 ( 1211 )   HTML ( 5 )   PDF(1736KB) ( 1758 )  
    民间信仰事项虽然古已有之,但是,以民间信仰学术话语概述之,却还是清末民初逐步发生的。百年以来,如何看待民间信仰,社会各界并不清晰,而当政者更是纠结。对民间信仰在上世纪以来在我国的路径做一梳理,辨析,可以为寻求相应的对策提供思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而时习之”与《论语》的开端
    陈赟
    2012 (3):  102-110. 
    摘要 ( 1237 )   HTML ( 5 )   PDF(1805KB) ( 1549 )  
    《论语》以“学而时习之”开端,导向的是人的自修之道,不同于旧约以创世的开端导向以信仰为基础的归顺之路。但《论语》并非止于自修之路,而是在自修的基础上探寻对天命的归顺、因应之路。从这个视角看,《论语》的开端实际上构成了层层上达的阶梯:从“学而时习之”到“有朋自远方来”,最终到“人不知而不愠”,它体现的是作为中国文化精神肉身化表达的孔子下学而上达的踪迹,其间包含了深邃的哲思。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论“即”在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意义
    李晓春
    2012 (3):  111-115. 
    摘要 ( 1436 )   HTML ( 6 )   PDF(1803KB) ( 1311 )  
    中国思想在思想构造上表现为意义丛和意义链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实质是法象思维,这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本真特点。中国古代语言中的系词是由至少五条路径逐渐演化而来的,而这五条路径可以说都与意义丛或意义链的法象思维有着或疏或密的关系;在这五条路径所显示的意义中,指示的意义是各条路径的核心。“即”显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西方哲学中的系词,但它却最能代表中国思想中系词的精髓,彰显着意义丛或意义链之间的空白处所蕴含着的“相即不离”的真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魏庄渠“天根之学”的静与动
    王格
    2012 (3):  116-121. 
    摘要 ( 1435 )   HTML ( 4 )   PDF(1801KB) ( 1600 )  
    黄宗羲认为,魏庄渠的“天根之学”在明代思想史上表现出了某种“转”的迹象,所谓“贯动静而一之”,即这种“转”大致上可以看作是宋学系统向明学系统的转变。但是黄氏未免断言太早,庄渠作为一位“醇儒”,“天根之学”只是试图在“主静涵养”的工夫论基调中完成其“一元化”,只是于“静”中似乎透露出了某些“动”的转化契机。通过以“天根”与“天机”为线索的动、静比较分析,可以管窥到庄渠学说与阳明学诸多学者学说的异同之所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艺学研究
    艺术形式不仅仅有意味
    殷国明
    2012 (3):  122-128. 
    摘要 ( 1156 )   HTML ( 4 )   PDF(1806KB) ( 1459 )  
    艺术形式一直是文艺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论题之一,因为在林林总总的文艺探讨中,它总是能把思路引向文艺的本体及其最重要的特质,于是有了“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形式”、“内容是有意味的形式”等话题,不过,由于受到“二元论”思维方式的束缚,相关的讨论和探索亦难以脱出辩证和相互依存的窠臼,展现出更丰富的内容。但是,如果从气息与节奏入手,引入老子“大象无形”的观念,可以看到形式不仅仅有意味,而且是艺术生命展现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人类诗意的踪迹所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德格尔与中国文学的融合限度
    刘阳
    2012 (3):  129-134. 
    摘要 ( 1323 )   HTML ( 6 )   PDF(1739KB) ( 1570 )  
    在前期积极译介的基础上,深入融合海德格尔存在主义与中国文学,是新世纪中国文论面对的一项有意义的课题。海德格尔用存在之思深刻关涉面向可能性的人的生存境遇,这可以成为考察它与中国文学融合之径的起点。以释、道、儒为综合文化母体的中国文学,在前两个维度上与它有明显差异,但在作为主维度的儒文化维度上可以实现与它的扬弃性融合:“情本体”的文学对“存在的深渊”确能发挥积极填充与适度调节作用;但与依托两个世界格局、富于敬畏的存在主义相比,以一个世界为旨归的“情本体”容易在文学上流于静观的趣味主义与士大夫自恋气。在扬弃中探求融合,是新世纪中国文学真正关怀人的生存境遇、逐渐实现世界性品格的合理取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学研究
    一种伙伴关系的建构: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研究
    郑雄飞
    2012 (3):  135-142. 
    摘要 ( 1144 )   HTML ( 4 )   PDF(1740KB) ( 1394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的增加,尤其是在人口流动不断加速和空巢化现象突出的情况下,如何建构起能够满足老年人护理需求的服务体系,不仅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市场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通过对我国老龄化现状及老年人服务供给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建设从家庭、社会(社区)、政府和市场四个维度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多维服务空间,以满足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这种多维空间的服务模式,事实上也是一种“伙伴关系”的建构,它具有现实可能性与实践的必要性,并可以探索出一种良好的合作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先占者与局外人:社区混居与本地居民的行动选择
    ——来自上海“元和弄”社区的实证调查
    赵晔琴
    2012 (3):  143-150. 
    摘要 ( 1362 )   HTML ( 5 )   PDF(1736KB) ( 1237 )  
    在大量外来迁移人员进入城市的背景下,本地居民与社区外来者共同居住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通过对上海“元和弄”社区的实地调查,可以从一个具体个案来切入对这个问题的分析。经过对本地居民应对社区外来者所采取的行动选择的比较,再引入经济学上的“退出—呼吁—忠诚”分析范式进行分析,从而突破了芝加哥学派的社区研究范式在侵入与接替之间的简单对立。调查分析认为,传统的“侵入/接替”的社区演变模式在中国的城市下层这里的适用性和解释力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本地居民应对社区外来者的行动选择上来看,这种侵入接替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而只能在侵入和接替过程之中,其最终结果也只能形成一个“混居社区”(混居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