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3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7-12-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现代性研究
    儒家思想与东亚公共哲学──以“和而不同”意旨之分析为例
    江宜桦
    2007 (6):  1-10, 20. 
    摘要 ( 3184 )   HTML ( 254 )  

    探讨儒家思想能否作为东亚公共哲学的基础, 首先需要厘清什么是公共哲学, 并比较东亚与西方公共哲学概念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讨论东亚公共哲学能否成立的问题, 并以“和而不同”为例, 说明儒家思想可以提供一种有利于公共哲学发展的伦理系统。另一方面, 从儒家对“异端”的看法, 也可以进一步分析儒家和谐哲学的底蕴与宽容异见的限度。在厘清了“攻乎异端, 斯害也已”的真义之后, 可以发现儒家对待异己学说的态度是模棱两可的, 如果要使儒家与公共哲学接榫, 我们仍然必须对儒家思想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正当性与哲学无政府主义: 以西蒙斯为中心的讨论*
    刘擎
    2007 (6):  11-20. 
    摘要 ( 2385 )   HTML ( 11 )  

    通过对约翰.西蒙斯的著名论文《证成性与正当性》的批判性考察, 分析指出由于“基于同意的正当性观念”过度依赖极端意愿主义的立场, 因而无法(如西蒙斯所声称的那样) 作为国家规范性评价的一个独立维度。因此, 西蒙斯将“证成性”与“正当性”作平行并置的概念区别并不恰当, 其哲学无政府主义论题的意义十分有限, 没有切入当代政治正当性研究的核心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正当性到证成性: 一个未完成的范式转换
    周濂
    2007 (6):  21-30, 37. 
    摘要 ( 1834 )   HTML ( 8 )  

    西蒙斯与罗尔斯之间的差异究其根本是洛克主义与康德主义之别, 而当代英美政治哲学的主流之所以会混用正当性与证成性, 并倾向于把洛克主义的正当性转变为证成性, 是因为洛克主义的问题感和方法论被康德主义所取代的缘故, 但这是一种尚未完成的范式转换。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哲学研究
    从“私人语言”到“间接语言”——深入理解《世界的散文》中的“表达”难题
    姜宇辉
    2007 (6):  31-37. 
    摘要 ( 2133 )   HTML ( 6 )  

    克里普克对于“私人语言”问题的分析最终导致如下的结论: 没有任何基本的事实能够对语言的意义进行最终的“确证”, 只有从某个“群体”出发才能确立起对“遵守规则”进行检验的标准。梅洛-庞蒂在《世界的散文》之中更为关注新意义的创造, 并通过对“间接语言”的分析进一步阐释了这个“表达”的向度。在对“算法”的分析之中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深刻异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尼采对形而上学的三重批判
    石永泽
    2007 (6):  38-43. 
    摘要 ( 2222 )   HTML ( 5 )  

    本着对生命与感性的激情, 尼采天生地排斥将感性世界虚无化的形而上学, 他通过对基督教、科学和语言的分析与批判, 力图将形而上学从其避难所中一一逐出, 从而回归真实感性的生活世界。事实上, 透过尼采的形而上学批判文本, 我们也可以因此来审视西方形而上学的内在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哲学统治欧洲——黑格尔与尼采的不同策略
    李革新
    2007 (6):  44-51. 
    摘要 ( 2300 )   HTML ( 5 )  

    哲学与宗教争夺欧洲思想统治权的斗争构成西方思想史的基本问题。黑格尔力图通过以哲学改造基督教的策略建立哲学的统治。尼采则通过哲学生活的重建、建立一种全新的自然哲学文化确立哲学的统治。他们的哲学策略都预设了自然的可变性, 从而陷入历史主义的困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哲学研究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新论
    蒋国保
    2007 (6):  52-57. 
    摘要 ( 2156 )   HTML ( 5 )  

    对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含义, 前辈学者已有种种的理解。通过梳理此说形成的过程, 可以说明章氏晚年是从六经即政典的意义上断言“六经皆史”。这应该是他的定说。而他晚年的这一论断, 乃由三个逻辑层次构成: (1) 古代私人不著书, 则传统以为经乃圣人孔子私人所著, 不合乎历史事实; 古人不曾脱离日常事情空谈义理, 则传统以为经乃纯以文字言理之典籍, 是没有根据的误解; (2) 道不离器, 理不离事, 而事、器是指“先王制作”, 故“六经皆先王之政典”; (3) 政典即史, 故“六经皆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于众人, 斯为圣人——章学诚得道方式研究
    蔡志栋
    2007 (6):  58-62, 90. 
    摘要 ( 2576 )   HTML ( 4 )  

    乾嘉时期以戴震为代表的考据学派主张通过考据、训诂以见道。这种得道方式对不善考据的章学诚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如何开辟新的得道途径成为章学诚思考的重点。章学诚并不完全反对考据的得道方式, 但其立足点主要在于对考据学派展开批评, 并提出了“学于众人, 斯为圣人”的求道主张。不过, 这种得道方式恐怕和考据学派的方式一样缺乏足够的普遍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道家思想方法的现代意义——兼谈中国哲学的现代建设
    顾祖钊
    2007 (6):  63-70. 
    摘要 ( 2260 )   HTML ( 7 )  

    现代中国哲学要建构属于自己本民族的言说方式, 就有必要在吸纳其他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深藏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 并加以诠释和创造。就中国道家思想方法而言, 由于它可能用系统的方法将事物各层次上的本质观结成一个整体, 并分层次地去描述事物的属性, 从而有可能实现人类认识的整体性超越, 获得对古今中外认知成果的高度综合。可以相信, 对道家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进行深入地挖掘和诠释, 将会使时代提出的融汇中西、高度综合的理想成为可能, 使中国哲学的现代建设以及自身言说方式的建立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学研究
    “小说界革命”的预前准备
    陈大康
    2007 (6):  71-78. 
    摘要 ( 2054 )   HTML ( 2 )  

    近年来, “小说界革命”与“五四”新小说的衔接被强化, 但它与先前小说发展的联系却遭到割裂; 相应地, “近代”是小说发展的一个阶段也被否认。自鸦片战争以降, 先进印刷技术传入, 从物质生产层面为小说创作进入快车道作好了准备; 报刊等新传播媒体的出现, 影响到小说创作各个方面, 并使其拥有极广泛的读者群; 新兴的翻译小说促使创作逐渐越过传统的藩篱; 小说理论的内容与阐述形态也明显改观。这一切在当时的集中发生, 说明“近代”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具有独特意义的小说发展阶段。近代小说在二十世纪初走到发生重大变革的临界点, 而梁启超出于政治功利的介入及其巨大影响力的发挥, 使六十余年来小说发展的能量积累未按原有的惯性方向, 而是以独特的“小说界革命”的形态释放; 但它又无法摆脱巨大惯性的摄动, 故而梁启超提倡的政治小说只是短暂存在, 小说很快又仍按其应有的路径前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于乐”与孔子的人生理想
    程怡
    2007 (6):  79-84. 
    摘要 ( 2467 )   HTML ( 5 )  

    “成于乐”, 真的是指君子道德学问与音乐修养的和谐完美之境吗?通过解读《周礼》、《礼记.乐记》等文献, 笔者认为, 古代的乐实际上是祭祀行礼的表演形式, 祭祀行礼的场面因而被称为“礼乐之文”, 它的井然有序离不开乐官系统的指挥、调控。这种指挥、调控正是孔子所说的“节礼乐”。当一个大司乐、大乐正那样的祭祀行礼的主持人, 在孔子看来, 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就。或许, 这样理解“成于乐”, 才更能了解孔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文化研究
    市场中国个人化写作的演变
    徐肖楠, 施军
    2007 (6):  85-90. 
    摘要 ( 2052 )   HTML ( 2 )  

    市场中国的个人化叙事起初有诗性方向, 后来被现实生存的反诗性冲动所扭转, 它们不断排除宏大历史并降低人性高度, 由最初对抗理性思考而坠落至对生命自由的歪曲, 个人生存被简单等同于不为历史承担责任的庸常生活, 以至演变成一种伪个人化的类型化公共写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间的生产与空间的转移——上海工人新村与社会主义城市经验
    罗岗
    2007 (6):  91-96. 
    摘要 ( 2026 )   HTML ( 9 )  

    近年来都市研究中出现了一种“上海热”现象, 但其中1949年以后上海作为“社会主义城市”的历史经验被有意无意地改写、忽略和遗忘。结合上海工人新村特别是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的历史, 可以深入地分析社会主义如何在空间生产的意义上, 将城市的改造和重建新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融问题研究
    论我国金融深化过程的滞后——基于履约承诺与金融转换成本视角的研究
    潘英丽, 苏立峰
    2007 (6):  97-101, 109. 
    摘要 ( 1990 )   HTML ( 0 )  

    从履约承诺和金融转换成本两个视角来看, 我国金融深化进程表现为信用缺失和转换成本高。对两个指标的量化研究显示, 我国金融深化过程滞后, 其负面影响是经济增长的低效率、储蓄—投资之间的低转化率和国民福利的损失等。通过制度建设来提高当事人的履约承诺和通过金融创新来降低金融转换成本, 是加快我国金融深化过程的有效路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研究: 1980—2005
    黄济生, 申琳
    2007 (6):  102-109. 
    摘要 ( 2160 )   HTML ( 0 )  

    均衡汇率模型(BEER) 实证检验结果显示: 1980—1985年, 由于人民币名义汇率值较高, 造成该期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处于高估状态; 1986—1995年, 人民币名义汇率在此期间持续大幅贬值, 造成该期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处于低估状态; 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 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低估幅度逐渐缓解。1996—2003年期间,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处于高估状态; 自2004年开始,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开始出现小幅低估。当前应适当控制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幅度, 以避免人民币实际汇率出现高估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沪深股市两类开放式股票投资基金投资业绩比较分析
    袁东安
    2007 (6):  110-113. 
    摘要 ( 2011 )   HTML ( 2 )  

    经验研究表明, 2006年年初至2007年6月底, 采用消极管理策略的指数基金的投资业绩要明显优于或至少不会明显弱于采用积极管理策略的非指数基金, 这与半强型EMH的推论相一致。从我国两类开放式股票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来看, 指数基金的发展步伐相对滞后, 今后应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与Shibor之差的实证分析
    黄牧旸
    2007 (6):  114-116. 
    摘要 ( 3244 )   HTML ( 78 )  

    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 是当前货币市场具有指导意义的两种短期利率, 分别反映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短期融资成本。这两种利率的差额过大会引起市场投机者在两个市场间进行投机套利活动, 从而直接影响到银行间市场的安全运行。因此, 对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与Shibor之差进行实证分析, 从而得出其正常数值区间、关注数值区间以及密切关注数值区间等三个监测指标, 可为央行对银行间本币市场进行量化的风险监测提供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最终消费与收入增长的互动关系: 一个3SLS估计
    吴信如
    2007 (6):  117-121. 
    摘要 ( 1944 )   HTML ( 1 )  

    通过采用3SLS系统估计技术建立的3个结构模型来研究我国1978—2005年间最终消费和收入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 其结论显示: 我国最终消费对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而且, 强于投资和对外贸易对收入的影响。这为我国改变以往过分依赖出口和投资的增长模式, 转向采取注重内需和最终消费的经济增长政策, 提供了一个经验支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