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4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2-09-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中国哲学研究
    儒家的历史形上观
     ——以时、名、命为例
    陈少明
    2012 (5):  1-9. 
    摘要 ( 1250 )   HTML ( 6 )   PDF(1834KB) ( 1654 )  
    以时、名、命诸题为例来探讨儒家的历史形上观念,其目标既不是提供一种历史哲学,也非研究科学化史学的学理基础,而是通过观念史的分析,揭示儒家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历史叙述背后的预设。这些观念不一定是自觉的理论表达,而是镶嵌在古典生活整体图景中。其思想功能既是历史的,也是人生的,既是道德的,也是宗教的。理解它的意义不只是理解儒家与史学,同是也是理解我们的精神传统本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荀子的“礼义”与“分”
    崔宜明
    2012 (5):  10-16. 
    摘要 ( 1392 )   HTML ( 5 )   PDF(1757KB) ( 1739 )  
    荀子的政治主张是“礼治”,其学说的主旨是“明礼”,其所“明”者主要是“义”与“分”。其中,“义”是“礼”的价值性原则,“礼”因“义”而获得了道德的正当性;“分”是“礼”的功能性本质,“礼”因“分”而具有了现实的合理性。深入分析“义”与“分”的概念内涵及其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理论建构特征和历史局限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牟宗三纵贯纵讲的存有论内涵
    杨泽波
    2012 (5):  17-22. 
    摘要 ( 1233 )   HTML ( 4 )   PDF(1764KB) ( 1975 )  
    纵贯纵讲是牟宗三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牟宗三提出这个概念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说明,道德之心有创生存有的能力,在其创生之下,不仅宇宙万物有了道德的意义和价值,就连成就道德过程中的事件也发生了变化,原先因成德做出牺牲而经历的苦和罪转变成了一种特殊的幸福,由此出发便可以解决康德的圆善难题了。但由于牟宗三的存有论有其缺陷,致使相关论述存在较多的混乱,干扰了人们对其相关思想的理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德情感与道德知识
    ——牟宗三对康德“Das Moralische Gefühl”一语的翻译和理解
    方旭东
    2012 (5):  23-27. 
    摘要 ( 1663 )   HTML ( 3 )   PDF(1765KB) ( 2037 )  
    “道德情感”(Das Moralische Gefühl)是康德道德哲学的重要概念,致力于用中文消化吸收康德学的牟宗三,在翻译《康德的道德哲学》时给出了与众不同的译解。道德情感究竟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先天禀赋?道德情感是否能够作为道德知识的来源?道德情感究竟是对什么东西的感受?在这些富有意义的重要理论问题上,牟宗三对康德哲学的理解似有诸多可以商榷之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历史研究
    江南认知与中华认同
     ——他者与北魏胡汉共识的形成
    李磊
    2012 (5):  28-33. 
    摘要 ( 1114 )   HTML ( 4 )   PDF(1772KB) ( 1476 )  
    六朝江南文化的发展,对于同时期北方社会共识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江南的认知上,鲜卑贵族与北方汉族士大夫始终存在着差异,但北魏初期的认知差异是因胡汉文化异质引发的,孝文帝时期则是由南北文化不同评价造成的。北魏后期胡汉文化共识的形成正是基于孝文帝所创造的文化语境——以江南“华风”为北方社会的精神标尺。北方文化趋同于江南的结果,是北方社会中华意识的彰显。然而这种中华意识又是以超越江南、创造新的文化为指向,是开创隋唐盛世的观念先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秦汉江南地区城市发展的阶段与特征
    黄爱梅
    2012 (5):  34-42. 
    摘要 ( 1546 )   HTML ( 4 )   PDF(1766KB) ( 1791 )  
    秦汉时期的江南城市是具有行政治所属性的郡县城市。秦汉时期,该地区郡县设置发生多次变化,城市数量增长,城市的行政级别也随之发生变动。同时,伴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部分郡县城市也逐渐强化了其作为商贸流通中心、生产管理基地、港口等方面的功能,城市类型呈现分化的趋势。总体而言,该地区城市发展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其中早期和晚期发展较快,显示出秦汉江南城市的发展与地方政治势力崛起有密切联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明代图书检查制度新探
    ——以汪佃奉敕校书建阳为线索
    包诗卿
    2012 (5):  43-49. 
    摘要 ( 1195 )   HTML ( 4 )   PDF(1833KB) ( 1415 )  
    明代图书检查制度比较宽松,中央对地方刻书事业的行政干预力度十分有限,并没有派出“钦差”官员执行过专项检查;对一些刻书中心的规范行为,主要由当地负责文教方面的宪臣——提调学校官负责,多数时候可归为一种自发的行为,因而导致相关政策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也就没能形成系统的法律规章制度。唯其如此,一个活泼自由多元的图书出版贸易阅读局面的出现,方才在晚明历史上显得格外光彩夺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再探讨
    王应宪
    2012 (5):  50-57. 
    摘要 ( 1472 )   HTML ( 3 )   PDF(1757KB) ( 1427 )  
    近代以来,新史学思潮汹涌澎湃,传统史学现代转型的步履加快了。在历史学的科学化进程中,中国史学史逐渐发育成为历史学的新兴分支学科,并典型地表现在大学教育中。在制度建置、课程体系、教员教本方面都已具有一定规模,中国史学史的知识结构与学科体系赖此建立。在历史学高度专业化的当下,回顾这一发展历程,对于史学史的学科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学研究
    论江南认同之四要义
    胡晓明
    2012 (5):  58-64. 
    摘要 ( 1354 )   HTML ( 4 )   PDF(1828KB) ( 1504 )  
    中国历史文化的进程,是在文化融合的明线与地域认同的暗线相互纠结、冲突之中,往前走的。江南认同便是在这一文化融合与冲突的一个重要现象。江南认同,其中最重要的是文教认同、移民认同、审美认同和自由精神的认同。它关涉到中国自身的历史社会生命脉络,内发的现代精神,特殊的普世价值,以及扎根于本乡本土的文化自觉。在全球化的时代,江南认同对于我们重新连接土地、乡亲、历史、意义与生命,无疑具有现实的功用,而江南文化与中华精神的关系,也有待发之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学研究
    社会转型的结构性特征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表现
    杜玉华
    2012 (5):  65-71. 
    摘要 ( 2328 )   HTML ( 3 )   PDF(1770KB) ( 1591 )  
    “社会转型”是当代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社会转型的本质是社会结构的一种整体性、根本性的变动,一般具有整体性、渐进性、异质性、重叠性、形式性等特征。如果从社会转型的结构性特征来看,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其大体上经历了起步与探索、确立与调整、深入与优化三个不同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在启动机制、动力来源、主要内容、基本过程、社会影响、整体形态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从传统型社会结构向现代型社会结构的逐步转变过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现代化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外视阈下的“中国模式”研究
    曹景文
    2012 (5):  72-78. 
    摘要 ( 1191 )   HTML ( 7 )   PDF(1764KB) ( 1379 )  
    近年来,中国发展模式和中国发展道路成为海外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多数海外学者认为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崛起的事实充分说明中国模式的存在,它呈现出不同于欧美模式、东亚模式和拉美模式的众多特点,具有原创性。中国模式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可资效仿的榜样,将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特别是证明了社会主义有着光明的未来。海外学者也分析了中国模式存在的问题,尽管他们的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有助于我们对中国模式保持清醒的认识,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房地产经济研究
    我国房地产市场公平与效率目标实现机制研究
    张永岳, 王元华
    2012 (5):  79-85. 
    摘要 ( 1293 )   HTML ( 6 )   PDF(1761KB) ( 1472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以效率为优先,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也产生了种种不公平的现象。因此,今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实现基于社会共同富裕的效率与公平并重与统一的目标。为此,应当建立激励相容的制度、政府调控干预市场的平衡、保障房产品的供应、保障房分配管理的高效运营等四方面的机制,并在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法律法规,开展住房信息调查、摸清住房基本情况,增加商品房的有效供给、降低非消费性住房的需求,增加多层次保障房供应、提升保障房的保障功能,以及提升保障房分配管理运营过程中的效率与公平等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碳、低碳地产和经济政策
    孙斌艺
    2012 (5):  86-91. 
    摘要 ( 993 )   HTML ( 3 )   PDF(1758KB) ( 1397 )  
    目前低碳地产已经成为全社会流行的一种选择,但政府采取强力行政干预和补贴的方式鼓励某些低碳地产的措施,忽略了这些政策在未来产生的间接的看不见的效应,没有充分考虑低碳地产政策对相对价格、激励条件、竞争过程和供求两端的消极影响。运用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节能政策,同时以市场化方式为主,建立碳权交易市场,激发社会各层次主体的积极性,才是低碳地产未来有效发展的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互动: 2002—2011年
    施有文, 马文杰
    2012 (5):  92-101. 
    摘要 ( 1708 )   HTML ( 4 )   PDF(1768KB) ( 1508 )  
    对2002—2011年10年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指数和CPI数据进行比照分析后发现,我国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变动趋势关系较为复杂,故而有必要厘清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为此,在理论剖析的基础上,对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房地产价格、通货膨胀率、广义货币供应量、短期利率以及经济产出等五个变量的月度数据建立协整方程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开展相关检验和分析,其实证结果显示,在样本区间范围内,我国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短期内房价波动对通货膨胀影响是微弱的,而通货膨胀对房价波动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房地产政策信息的市场价值测定
    张斌, 顾振跃
    2012 (5):  102-106. 
    摘要 ( 1131 )   HTML ( 4 )   PDF(1758KB) ( 1163 )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商品。在房地产市场上,各种政策信息的价值如何测定是一个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通过在考察信息价值各种测度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房地产政策信息的综合定价模型,对我国宏观金融政策、土地政策和房改政策等信息对地产商品房价格的影响进行测度,其结果表明,土地政策的信息价值影响最为显着,宏观金融政策的信息价值系数较大,而房改政策的信息价值则滞后一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宗教学研究
    摆脱“西方中心论”及重建本土宗教学
    安伦
    2012 (5):  107-113. 
    摘要 ( 1317 )   HTML ( 5 )   PDF(1761KB) ( 1423 )  
    诞生和发展于西方强盛时期的宗教学理论,主要建立在基督宗教的基础上,其解释范式带有“西方中心论”色彩,不能正确诠释包括中国本土宗教信仰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其他宗教,因而不具有理论普适性。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对西方宗教学理论不加鉴别地照搬照用造成了中国宗教研究和宗教认识的诸多误区。当前,中国宗教学界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重建本土宗教学研究体系的必要性,在此背景下,如何摆脱“西方中心论”宗教学的消极影响,重新认识其对我国宗教研究与宗教认识的危害,以及重新建立属于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研究体系,将在未来中国宗教学研究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居士佛教的近代转型及其社会学意义
     ——以民国上海居士佛教为例
    唐忠毛
    2012 (5):  114-123. 
    摘要 ( 1429 )   HTML ( 3 )   PDF(1764KB) ( 1532 )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运动的发起者与主力军。相对于传统居士佛教,近代居士佛教在其核心成员构成、组织结构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均已产生了明显的转型。就近代居士佛教的核心群体来看,大量的新兴工商业者与新型知识分子对佛教产生兴趣,他们分别以居士、学者、思想家,甚至革命家的身份进行佛学研究与佛教信仰实践,并将佛教带向现实社会生活之中。就组织形态与社会功能来看,近代居士佛教已经摆脱了依赖寺院并由僧人主导的传统组织形态,开始建立起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式,并开始参与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形态的社会慈善事业。因此,抛开单纯的观念史与佛学义理研读,从社会学视域中去审视近代居士佛教的组织形态、核心成员结构及其社会功能之变,不仅有助于我们考察近代居士佛教发展的全貌,亦可藉此透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背后的深层社会背景,并由此加深理解近代佛学思想的“形上义理”与“形下社会实态”之间的交互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学研究
    60年来中国高考作文命题的角色预设问题
    章家谊, 胡笙
    2012 (5):  124-132. 
    摘要 ( 1332 )   HTML ( 4 )   PDF(1756KB) ( 1465 )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考已经走过了62年,历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先后也已达229道。通过对历年高考作文题的题型统计和题目高频词分析,可以看到我国高考作文题明显存在“文体的去诗歌化”、“话题的个人化”、“答案的封闭化”的倾向,从而显示出出题者的自我角色预设和对考生的角色期待存在着亟待纠正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涉外报道中对有争议地名的指称问题
     ——以《人民日报》(1946—2012)为例的分析
    韩晓晔, 范祖奎
    2012 (5):  133-140. 
    摘要 ( 1441 )   HTML ( 7 )   PDF(1753KB) ( 1244 )  
    指称是人类认知的基础,在新闻语言中,对一个国家间有争议地区的地名,究竟是称为“独岛”、“竹岛”、“独岛(日本称为‘竹岛’)”或“竹岛(韩国称为‘独岛’)”,这不仅仅是如何有效地坚持新闻语言客观性的问题,也是如何准确而恰当地表达新闻立场与话语权利的问题,更是一个如何维护国家利益的问题。从对1946—2012《人民日报》的语料库的分析出发,可以看到,有争议地区地名指称形式的语用原则应该遵循“新闻客观”、“国家利益”、“语用有序”三大原则,以及“原叙转述分别”、“行为主体与行为匹配”、“间接引语直接引语分别”“标题正文分别”等具体准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意性原则与刑事庭审控辩中的转述
    吕晶晶
    2012 (5):  141-145. 
    摘要 ( 1130 )   HTML ( 3 )   PDF(1763KB) ( 1337 )  
    合意性是制约一个言语行为最重要的原则。在法律刑事庭审中,言语行为最强烈地表现为“我”“你”“他”三方主体的互动博弈过程,不同的行为主体的意图明显可以分为合作与对抗两类,由此决定其中的转述可分析为“肯定性转述”和“否定性转述”;而一般意义上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在此也有了不同的意义。进而言之,在法庭上,所有事实的确定,都是通过转述来实现的;同时,所有转述又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无论是“肯定性转述”还是“否定性转述”,无论“直接引语”还是“间接引语”,在法律言语行为中,一切转述都具有原述性——都必须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由此呈现出不同于文学、新闻、学术等体裁的独特特征和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古代朝鲜汉语教材对中国评话文学的借鉴
    ——以《训世评话》为例
    王幼敏, 关旭
    2012 (5):  146-151. 
    摘要 ( 1599 )   HTML ( 7 )   PDF(1757KB) ( 1479 )  
    从语言、内容、文体三方面比较朝鲜时代的汉语教科书《训世评话》与中国“评话”的异同,探讨其改造和借用中国“评话”形式,可以看到今天应用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可能:首先,《训世评话》改造了“评话”的语言形式,采用文白对照,这样就能使朝鲜人发挥其原有的文言文优势较易理解白话,从而提高口语教学效果;其次,《训世评话》借用了“评话”的故事功能,对“评话”的题材有所取舍和创造,提高了教材的趣味性;再次,《训世评话》灵活运用“评话”的叙事方式,采用“评话”中模仿说话人口吻的特点,尽量通过人物对话来叙事,而舍弃了“评话”中的场景描写和心理描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